人民币几几年才有百元面钞?
1948年,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了500元、1000元面额的钞式样,但并未实际发行; 1953年,第二套人民币发行了10元、20元和50元3种券别,1957年又增加了100元券别;由于当时的物价水平比较稳定,这些券别的使用范围也很有限。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长期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现象,大量发行钞票来刺激经济和消费,这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500元、1000元纸币(1975年发行)以及5角、1角纸币(1976年发行)。 同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金属币,其中就包括1元硬币和1分、2分、5分三种面值的长城硬币,不过这两种货币在当时并不通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升级。仅靠增加钞票的券别和印制数量已经无法有效控制经济的增速,于是,我们开始了电子化支付时代。
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产品的出现,让现金的交易量大幅减少。虽然人民银行一直在发行新的钞票,但是流通中现金的数量却越来越少。 到了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利率和汇率改革,将基准利率和存款利率市场化。同时,人民银行还推出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利率并轨。
此次改革不仅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底层都是建立在电子化支付的基础上的。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现在很多人都很少带现金出门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现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减少,一些以前不会造假的钱币如今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