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钱值多少人民币?

贝文洁贝文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民国时期的纸币在流通中其实并没有很大的价值。 1935年法币改革后,国民政府发行大量纸币;而同时期国际市场上的黄金价格大致是每盎司$40.00-$60.00之间(按当时汇率折算,一盎司约合7万美元)。因此此时的一元纸币实际上只相当于7文钱(以2000年为基准,7×2000=14000,换算到民国三十年代,7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4亿人民币)。

而到了抗战爆发前夕即1937年时,国际金价每盎司也不过涨到$85.00左右(按当时的汇率兑换,1盎司约合11万人民币),所以一枚银元(折合现在人民币约5元)就能换得一张票面数额约100元的“法币”,也就是说当时100元的“法币”基本上等同于现在100元人民币的价值。 而等到抗战胜利后,由于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为了稳定民心,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开始推行“金圆券”,规定“金圆券”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为1美元兑300金圆券。同时“金圆券”又与法币挂钩,比率为1:100。

也就是说,当年一枚银元可以买到的东西到现在只能用1/300枚银元,或说1/100张纸币来购买了——这无疑是极度夸张的通货膨胀了!而到1948年底国民政府彻底失去控制通胀的能力时,这种极其不合理的汇率制度终于导致“金圆券”迅速贬值、形同废纸。 而我们在电影《一代宗师》里看到民国时期人物掏出的银元和铜板实际上价值已经不大甚至没有价值,不过是象征性的货币符号而已,这在当时也是真实的情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