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二王是指哪两个人?
“二王”,是指魏晋时期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两人。 王羲之(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司空王景的曾孙,东晋大臣、书法家,官至会稽太守。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在世家大族中影响力巨大。他博学多才,善书擅画,在文史哲诸方面均有建树,是我国古代极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其书法兼善隶、草、楷各体,以隶书和楷书闻名,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很多,我们最熟悉的《兰亭集序》,就被刻在了永和九年的“兰亭碑”上。这座碑现在位于浙江绍兴。还有《黄庭经》《乐毅论》《曹娥碑》等。 其中最能代表他书法造诣的还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他应司马昱之请而作的一首序文,叙述了兰亭的胜景和自己当时的心情。这篇短文行文流畅,笔法变化万千,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除了字写得好看,他的文章也写得很好。他是把字写在纸上的第一人,而不是像汉隶那样刻在石头上。他用的是当时风靡一代的蚕茧纸。这种纸柔韧厚软,十分有利于毛笔书法的创作。以前人们用竹简写字,文字是要反写的;而用帛书写,则价格昂贵且不便于携带。到了王羲之时代,纸张已经普遍使用,于是他就首创了正写的汉字写法。这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土狗,东晋时期书法家。他不仅是王羲之的儿子,更是王羲之的接班人,学书法就是从他开始的。 王献之的书法继承了父亲的一代绝学,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在隶书和颜真卿的楷书方面的成就最高。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他的行草作品。比如《鸭头丸帖》《寒切帖》《中秋帖》等,都体现了他出色的行草功底。
特别是《中秋帖》,只有三十四个字,却是以神情韵致见长,潇洒遒劲,风骨蕴藉。通篇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