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国贤多少一副?

区依静区依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书坛,五百年来一人” ,这是当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朱关田先生评价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一句名言。 然而,在清中晚期后,出现了“碑学”之潮,许多人对董其昌的书法风格不屑一顾。甚至有人提出,“自唐柳公权以后,中国书法没再有进步”“清代书法超越明朝”等观点。 这些观点的出现,与两位大家有关——包世臣和康有为。

包世臣(1776-1854)是清代徽商出身的一个文人。他的书法初学颜真卿,后学欧阳询,行书学王羲之,草书学孙过庭,写得非常好,人称“包神仙”。 包世臣主张学习颜真卿、欧阳询的书体,来挺拔中国的汉字,纠正清中期以来写的字体越来越纤瘦的毛病;同时他提倡练习草书,理由是草书流畅多变,可以练达笔墨之间的节奏感。因此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但是他在批评董其昌的笔法时,也指出董其昌的字有取法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痕迹,而且用笔细腻,不够雄强,所以达不到魏晋风度。 到了清末民初,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90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附设的艺学科,开启了官方培养西画人才之先河。此后,各种新式学堂林立,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也给中华民族一个警钟,自强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寻求变革,包括变法图强。

康有为(1858—1927)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广州人,早年屡试不第,后来受张之洞召荐入京,供职京师大学堂。 他提倡学习颜真卿的楷书,王羲之的行草,目的是强健中华书体的筋骨,以抵御外辱。他推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指责宋朝苏轼、米芾之后的中国书法“无刚劲之气”,“不能立于世界之巅”,还认为清朝的书法家只学得董其昌的一点皮毛,并没有真正领会董其昌书风的精髓。他自称得董其昌笔意,并以此自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