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何为书法家作品?

晁小卉晁小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还真有点水平,让我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再作答。 首先说明我的观点:书法作品,就是毛笔书写的作品。至于这个作品是散文、古诗、楹联,还是自作诗、书报刊发的文章,甚至是报纸上刊登的公众消息,都没有关系。只要是笔墨之作,皆可称之为书法。当然,这个“作”字需要解释一下,这里的“作”是“创作”之意,区别于“作坊”“做派”等意。

其次,我想说说为什么要把作品的载体限定为“毛笔书写”,而不是“硬笔书写”或者“电脑输出”呢? 因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毛笔”与“硬笔”确实出现过争夺“正统”地位的争议。 清末民初,中国文坛上的“旧体诗词”运动,提倡回归古典,推崇法度,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己任。而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鲁迅等人,对旧体诗词是批判多于肯定。为此,旧体诗词的拥护者,就把新文化的倡导者骂得狗血淋头。

有意思的是,这些支持旧体诗词的人当中,有不少是受过西方教育甚至拥有留洋经历的“新派人物”,如闻一多、徐志摩,等等。他们一方面在文学创作中大量使用现代汉语(如徐志摩的诗用白话写成),另一方面又在古体的诗词作品中用典,而且在词句格律等方面刻意求古,力图恢复古典诗词的端庄典雅。他们这种“矛盾”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打击新文化阵营中那些“激进”分子。

我个人觉得,他们的这种做法有些滑稽可笑,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反击”手段。因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本来就是交融并存的。你新文化运动要是完全成功了,那也就没有我们这些旧派人物什么事了。所以我们只能既反你的激进,又反你的洋化。于是,我们这些旧体诗词的拥趸者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新文化阵地的半壁江山(如北大)。

现在继续回到正题。我要说的第三点意思是,当今社会之所以出现“写字”和“书法”的分野,其根源就在于此——很多人为了标榜自己的“传统”,故意跟“硬笔”“当代”等词汇过不去。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都鼓励“毛笔”书写,到了民国以至新中国初期,“毛笔”一直是官方认可的正式文本载具;而所谓的“硬笔”,不过是一介“末流”而已,甚至都不能称作为“笔”。

所以“毛笔写作”才是正统,而“硬笔抄写”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当然,这里说的是作品承载的媒体,并不涉及文字本身的质量与审美。 2018年5月3日于京西绿海园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