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金银币少?
我首先想到的是,因为中国不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是西方列强抢掠和剥削第三世界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人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样积累原始资本——为了开发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大洋殖民地,欧洲人疯狂抢劫金矿银矿,甚至不惜引发“价格革命”(注:17世纪初西班牙入侵智利并霸占秘鲁后,将两地大量银锭运回西班牙制造伪钞以掠夺财富),而中国人就不需要这样,因为中国没有受到西方列强的直接侵略,所以就不必掠夺他国财富来发横财了;同时,因为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民就没有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惨痛经历,也就没有了向外输出商品和创造外汇资金的压力,无需像巴西、秘鲁等拉美国家那样,把出口的黄金白银都用来购买英国生产的工业品(其中不少是奢侈品)了。
其次,我想说的还是货币供给问题,也就是铸造钱币的原料问题。大家知道,铸币主要原料是金属,而金属又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金属,主要有金、银、铂族元素等,这类金属有个特点,就是密度大、质地软,适合做成货币;另一类是轻金属,主要是铜(还有少量锌、镍等),这类金属密度小,价值低,不适合做货币,但是适合制作器具。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着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是不太缺乏铜的,可以大量冶炼铜制造铜币,满足国内的需要。
在现代经济学当中,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是由其发行的货币量和政府预算赤字决定的,而货币需求则是由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决定的。只要政府没有预算赤字,而且发行了足够的货币,就能实现通货膨胀目标,这就是最简单的通货膨胀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