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提什么字?
“创作”与“写生”、“师造化”与“为师法”,此对术语在古今画论中屡有出现,含义各有侧重。 创作,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文人画的创作。明董其昌《容台文集•题画》言 :“文人画之特色有三:用笔不用墨,用淡墨浅绛而已;写生不取形,似形而非形;不设色而自然呈色……惟其不为承习之具象,所以可久可大,可细可粗,能近能远,不必拘泥于此也。” “用墨”、“设色”“形似”皆限制画家自由的桎梏。文人画提倡的“创作”,实质上是自由的,不拘一格的,同时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自由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使得某些作品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但质量本来也无所谓高下)。清龚自珍曾言:“想尔当时,何尝作画?不过洒然落笔,以表意趣而已。后人强谓之‘画’。岂非‘不事’者耶?”(《题〈孟蜀宫词〉小影》)
“写生”,宋代郭熙《林泉高致》:“春山澹泊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四山之意,不知其几千万重乎!古往今来画山水者,能述此意者极少。世之画山水者多矣,能有几分熟后,能着一分草木,见十分山意,知千百万重云山者又有几何人哉?” 清代张庚说得更明白:“画山水者当以笔墨运斤,岂可拟于真山真水而逐景追光哉?”(《国朝画征录》卷五)也就是说,好的山水画并非真实山林的再现(当然也并非完全脱离自然),而是画家心灵和精神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