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在中国什么年代?
关于茶的起源,我国古代文献有不少记载。 如《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晋书·宣帝纪论》载“帝好学,微行以观民间风俗,见蜀郡成都北亭有茶舍,名草堂,公(指魏文帝曹丕)与吴蜀豪僚时有清谈会语,以此相讽,而寓以诗焉。其诗曰‘朝饮木兰露,夕餐桂菊英’是也。” 这些记载多说明先秦时期人们已有饮茶的习惯,且把茶作为解毒良药和馈赠佳品。至于“茶舍”“茗坊”等称呼的出现,表明当时已有专门经营茶的茶馆出现。但这时饮茶多属于贵族阶层的事,普通百姓极少饮茶。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在社会上已经很流行了。南朝梁元帝的《金楼子》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寸之树,发千叶,采万缕……”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描述茶树形态和对茶叶加工过程的记载。此时饮茶已不限于文人墨客,普通老百姓也有饮茶的习惯。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茶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阐述了茶叶的性质、产地、采摘、制作、煎煮等方面的问题,对茶叶的品质、功效及饮用方法等均有介绍,该书被视为中国茶叶史上的重要典籍。唐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巴蜀市场。
宋元时期,茶叶已成为老百姓的日常饮料。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上至君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喜爱饮茶,甚至还出现了专为皇宫种植的茶叶园。同时,宋朝时海外贸易空前发达,印度、缅甸的茶叶通过海路传入我国,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也有茶叶出口到日本。
元代饮茶之风仍盛,品种花色也比前代增多。不过元末战乱,社会动荡,茶叶生产受到一定影响。
明清以后,特别是明中后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兴盛,制茶技术有所改进。清代中期,红茶、绿茶、乌龙茶等都陆续出现,茶叶品种更加丰富多样,产销量也很大。但这一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力度减弱,茶马交易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西南地区种茶、饮茶的风气日盛。
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咖啡、可可等饮料涌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普及开来,但传统茶汤依旧有其特殊的魅力,始终有一定数量的忠实消费者。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茶的同时,更注重健康,提倡饮用绿色无污染的天然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