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是中国玉之乡?
和阗,古称于阗、乌孙、蒲昌海等,位于新疆西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地处东经80°25′~82°40′、北纬35°19′~37°09′之间。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含山区),人口21.63万(2010年)。 和阗自古以产玉著称于世,是西域古代三个产玉国之一。《汉书·地理志》记载:“西域诸国大抵多沙碛,少水草……其地多玉石”。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物异篇》载有:“出玉之地,凡有五处……焉耆之旁,山有三泉焉,水侧有崖,谓之盐池,往往得美玉于潭中者,亦曰玉龙池也”“热海在昆陵郡西四十里,池水温暖,生草,夏秋之际,水草茂盛,人马涉入,多淹死。唯冬月坚冰,方得通行。中有玉粒,光莹可爱,即昆仑之遗玉也……” 和阗所产美玉被称为“和阗玉”或“和田玉”。 明代蒋伯奎《玉纪》云:“玉出西域和阗”;清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珠玉》中也说:“今人用玉,惟和田无辨。”可见和阗玉在我国玉器文化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使用的白玉标准样采用的就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取得的样品。该样品呈白色,硬度6~6.5,密度2.95g/cm³,折射率1.61—1.62,光泽为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细腻润泽,颜色柔和均匀。符合我国传统美学中对于玉质的要求——“温润而泽”,被公认为最好的白玉品种。 除了白如玉之外,和阗玉还有青玉和黄玉等品种。其中,黄色的和阗玉又称为“黄玉”或者“黄蜡石”。因产于古于阗国故称“于阗黄玉”或“于阗黄蜡石”。与白玉相比,它的硬度略低,光泽不强,但细腻滋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雕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