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老坑翡翠有几种?

章灵光章灵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好,我以自己浅显的知识来说说这个概念的问题。 首先,缅甸老坑这个词是行业里面的叫法,不是正规的专业术语。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行业内的人普遍都知道缅甸有一个老坑,而且都清楚这个地方出产的翡翠原石都是磨片料(也就是原来一块块被开采出来直接出售的明料或者半明料)。但问题是这些原矿在出产的时候并没有被加工过或者只是简单的打眼,这种没有经过充分浸泡和处理的玉石其种水一般是不能达到“水头充足”或者“水头好的”,而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玉石内部的矿物元素相互运动、置换作用才会使得玉石内部产生结构变化,质地会变得通透水润,这样的玉才能称为“老坑”,所以用缅甸老坑来称呼这样一类质地水润的翡翠是很恰当的。

但是,这里要注意了,虽然这类未经处理的原石大多出产时颜色较好,但是经过浸泡后有些会漂白(这也是行业里公认的事实,因为天然翡翠不可能全部是纯正的颜色,经过浸泡后会有一部分变色,而这种变色往往是呈带状分布并且是呈灰绿或灰黑色的,业内称之为“跑色”,对于这种情况一般只能淡化处理而不能彻底改变),有些则会变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原生色原本就比较淡,比如阳绿色或者苹果绿色,经过浸泡之后原来的颜色会变为阳绿或者苹果绿,但饱和度明显不如以前)。因此用缅甸老坑来形容已经经过长时间浸泡并且已经适应了环境条件的翡翠是比较合理的。 但如果拿来形容那些刚出产的翡翠原石就不恰当了。这是因为这类原石普遍种质干燥松散,表面可见蜡状光泽,敲击出来的声音比较沉闷,水头也不好,别说跟经历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地下水浸泡的老坑比,就是跟几年内刚刚开采出来的新坑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当然,这些特征也不是绝对,毕竟还有特殊品种的存在,但总体来说这一类的翡翠原石是不符合“缅...老..坑”这一概念的。)

闫桂妍闫桂妍优质答主

细粒雾:在老坑冰种、糯种翡翠中常可见到的白色丝絮,质地相对松散,在红色、紫色翡翠中较为常见。“青雾”或“青皮”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硬玉矿物分解蚀变而成,“青雾”、“青皮”常呈脉状、块状、丝状赋存。

粗粒雾:主要由颗粒粗大(一般在0.1~0.5毫米)、较松散的白色硬玉颗粒组成,可呈斑状、脉状、浸染状赋存,这种雾常见于玻璃种及高冰种翡翠中。

冰粒雾:常呈颗粒状赋存于老坑玻璃种翡翠中,为次生作用的后期产物。当原生玻璃种翡翠中的细粒雾或阳绿、紫罗兰部分次生氧化分解后,在裂隙、矿物颗粒空隙处充填、沉淀,形成的次生更纯净的玻璃种翡翠,这些冰粒相对透明,在玻璃种中常呈细粒雾状态。

绿雾:主要由粒度较小的绿色硬玉矿物组成,粒度一般为0.01~0.03毫米。与周围其他部位相比,绿雾的颗粒相对松散,透明度稍差。这种绿雾多为原生色或原生次色,“绿雾”翡翠常常绿色鲜美艳丽,常见于玻璃种及高冰种翡翠中。

青黄雾:由粒度较小的次生绿帘石化硬玉矿物组成,这种“雾”透明度稍差,常呈黄色、黄色调的绿色斑块赋存于翡翠的内部。与绿雾相比,青黄雾的颜色多为黄绿同色,矿物粒度较粗,且透明度较差,分布不均匀性明显。青黄雾的成因与细粒雾类似,是由于硬玉蚀变而成,常在玻璃种、高冰种翡翠中见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