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很难赌?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翡翠都难赌,比如说玻璃种、冰种、糯种的翡翠原石,虽然也有色和花的,但是比较少见;大多数的原石都是以透为主,这样的原石在加工成成品的时候,可选择的样式和题材都是比较广的,只要设计得当,成品的效果往往比较乐观。而达到“满色”或者“春带彩”要求的翡翠原石,由于颜色的丰富性,往往也会比较容易决策。但要是遇到一种既颜色单调,又种水一般的翡翠原石,就难免让人头疼了。
原石的色和种并不是决定其价值的关键因素,如果种水好,即便是有色,价格也不会太高;但是如果色好而种水差,那就未必能卖上高价了——所以“种”“色”对于原石来说,是两把衡量其价值的尺子。 但除了“种”与“色”之外的原石评价标准,诸如“裂”、“脏”、“棉”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会起到决定作用。一件成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品质,我们要想买到值得雕琢的好原料,就必须对原石的常见瑕疵有所了解。
常见的玉石原材料的瑕疵大致可分为:裂纹、杂斑、黑点、裂缝、棉纹等几大类,而这些瑕疵中又分很多小类,只有了解并分清这些瑕疵的特征,才能在挑选原料时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我们在购买原石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观察原石的皮壳表面是否有裂纹出现(注意观察裂纹是否深入原石内部),如果有裂纹的话还要仔细看看裂纹的走向以及延伸的方向,因为裂纹的存在与否及形状将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加工成形。 其次要仔细观察原石的皮壳上的斑点、斑块之类的,因为这些“杂色斑块”的出现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来自于矿物质的侵入,也可能来自于外在的沾染,比如土侵、汗侵和其他物质污染。
但无论是哪种成因,它们都是影响原料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最终它们都会表现为表面的瑕疵,从而会影响雕琢。当然,有些经过处理的原料除外。 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原石是否有纹理分布,如果有的话,要注意看纹理是顺理成章的存在还是“牵强附会”的形成,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在雕刻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有可能因为工艺的处理不当而使纹理变得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