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翡翠用什么染色?
在讨论清翠色的时候,有必要先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色”的概念,另一个是“染”的概念。 首先从颜色的自然成因上来分,通常将颜色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颜色,另一类是人造颜色(即假色)。其中天然颜色又可再细分为天然原色和天然复色。而人造颜色中又分为人造单色和人造间色。 天然原色是在自然环境下由矿物本身化学性质决定的,如铬矿石经氧化作用可形成铬铁矿(绿色)、铬酸钾(紫色)等;锰矿石在空气中被氧化而形成的锰氧化物为红色或橙色;铁质矿物则呈现出黄、褐、灰等色调。这些颜色被称为天然原色。由于自然界存在颜色单调的情况,一些原色经天然的融合反应可形成新的色彩。如含钒矿物中的黄色钒钛磁铁矿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棕黄色的赤铁矿,再经过氧化作用最终形成了黄色的金丝楠木。这类由于原来成分不同而出现的各种颜色变化叫做天然复色。
人工染色则是利用化学方法将染料加入颜料中,通过染色剂的作用而使器物显露出艳丽的光彩。由于染色剂大多具有易褪色、易脱色的特点因此需要不断打磨涂刷来保持色泽的新鲜。由于清代的服饰图案多采用满绣工艺(全针下针盘织法),这样使得染料的颜色能够牢固的附着在绣线所穿的纱罗上而不易脱落。但服装之外的瓷器、玉器等物件的染色效果就远不及衣物那么完美了。
首先从材料的选用上看,玉器的材料多为软玉,其本质属于闪透石类,虽然具滑感,但并非润透感极强,所以并不适合染色。另外,古代染料的着色能力非常有限,通常只能染上比较艳丽的颜色,而饱和度差的很多,像现在这样纯正的色彩在古代是很难得的。 至于如何染色,这里要分两种情况来说明,如果是单色染就得用浸染的方法,先将丝棉等填充料放入容器内,然后将染色剂倒入,搅拌均匀制成染料浆,再将需染的玉器放入其中,浸泡数日后取出冲洗干净即可。而对于间色则须采取套染的手法,先用单色染将玉器本尊染上底色,然后分别将三原色中的二色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染色剂,给白玉或者青玉的局部进行加染,这种手法目前在丝绸绣品的制作中仍然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