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种粗如何抛光?
“种”在翡翠的称呼里,是非常广义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翡翠的质地、结构。而“水”一般用来形容翡翠的颜色,“底”则是指翡翠的底子,干净程度。 所以,种、水、底这三个词并不是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一一对应着指代一种具体的质地。它们描述的是不同性质的概念,只是在不同的质地里会同时存在。
比如一块玉料,可以是老坑种,有较高的透明度,干净的底色;也可以是冰种,不透明,带有绿色的底子。 所以在判断一块未知材质的玉件的时候,种/水/底只能作为初步的判断依据,并不绝对。 如果用“种”来区分的话,大多数的玉石原料都是中到低档的“种”。其中翡翠属于高档品种,白玉次之,青玉又次之。 而“水”这个概念在玉石材质里就比较含糊,通常用来形容颜色的浓淡程度。而“底”则更侧重于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 对于“水”这个词的理解,可以参考我们之前写的这篇文章(点击此处 ↑ ) 有疑问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提出你的问题,我们会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茹原优质答主普通翡翠的表面光滑程度往往以“玻璃光”为标准。但是强韧细腻的冰种翡翠,其标准已超过普通首饰的玻璃光标准,而是要求呈现“水光”,即“活光”。这就要求所用材料的颗粒极其细腻,抛光后接近透明。透明的翡翠晶体内部存在许多天然缝隙,呈裂隙状、网格状、脉络状、冰裂纹状等。同时,由于其硬度极高,无法用机械方法去除凹凸面,只能利用翡翠晶体上水分的可流动性,在透明的晶体内流动,从而达到光滑的效果,这种翡翠光泽即为“水光”。
抛光工艺的优劣对冰种翡翠的透明度有重要影响。当用机械方法抛光粗糙的翡翠时,抛光产生的热量会在粗糙的翡翠表面产生极薄的玻璃状外壳,形成类似玻璃的光泽,这种光泽很不透明。但是,当机械方法用于冰种翡翠时,高硬度的冰种翡翠根本不脱落。同时,冰种翡翠细腻的晶体可以接受任何机械抛光方法而不破坏其内部结构,可以充分保持其水分,使光线充分自由地透过翡翠,达到接近透明的效果,显得晶莹通透,水灵俏丽。此时的冰种翡翠光泽为独特的釉质光,或称“水光”、“活光”。
因此,冰种翡翠的抛光,必须在极其细腻的晶体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持其天然性。在实际制作中,多采用皮毛轮(粗毛轮、细毛轮)在高速旋转机上研磨,然后放入研磨粉中(7号以上)加水研磨,直至透明(接近透明)。最后用超细研磨粉(万能粉)加水反复擦拭,使翡翠更加亮洁。此方法也可用于所有翡翠首饰的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