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好坏怎么鉴定?
翡翠是玉的一个种类,它主要含有的成分是二氧化硅,由于其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所以呈现出多种颜色,以绿褐色为主; 翡翠属于宝石中的一大类,与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等玉石不同,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是翡翠首饰。 那大家知道如何正确地鉴定翡翠的好坏吗?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几个小技巧!
1.看透明度
天然形成的翡翠都是透明、半透明或者微透明的,而染色剂或者是人工处理的翡翠往往是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 当然,这是判断依据之一,并不绝对。比如部分天然翡翠经过长时间地腐蚀也会变得不透光,这就需要结合其他标准来综合判断了。
2.测密度
用测钻笔测量翡翠的密度,一般翡翠的密度在3.30-3.36之间,而注胶处理的翡翠会相对高一些,达3.39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密度并非质量,而是体积单位每立方厘米的重量。
3.看结构
天然翡翠是纤维交织结构或是粒状结构,看起来颗粒分明,粗糙而且手感涩; 而经酸洗后表面结构被破坏,形成网状或点状分布,用手摸有粗糙感且涩手,注意不要混淆与抛光痕迹。另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这种结构被破坏的部分往往颜色鲜艳,而边缘部位则较为暗沉。
4.辨颜色
辨别一件翡翠的颜色是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先确认它是纯正的颜色还是泛色。 所谓“正”就是红为红、绿为绿、黄为黄,也就是颜色纯正,不混入其它色调; “泛”指的是颜色带有飘散的感觉,就好像颜料没调匀,染上了别的颜色。
看颜色
翡翠的颜色有很多种,最为珍贵的为翠绿色。但是由于翠绿色的翡翠十分珍贵,市面上很少,因此想要购买到翠绿色的翡翠基本上没可能。通常我们说的翡翠,一般都是以绿、紫、红多种颜色相结合的。所以在颜色的辨别上,只要学会辨别翡翠的颜色是否自然鲜活、浓淡是否合适、分布是否均匀。
看玉质
很多翡翠内部都有“棉”,就是一些细小的团块状、絮状、点状的晶格,如果翡翠的棉质过多,导致翡翠内部长了太多“青春痘”,就会影响到翡翠的通透性;除此之外,玉质的硬度也会影响翡翠的透明度,如果玉质软糯,肉眼即可看出翡翠内部的颗粒感十分明显,因此透光度会大打折扣。因此,玉质硬朗,棉点少、颗粒小的翡翠才更为优质。
看雕刻
目前,市面上99%的翡翠都是经过人工设计把玩的,一个优良的雕刻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翡翠的美学价值和增值潜力挖掘出来。因此,玉料的挑选和雕工的品级在衡量翡翠优劣上是十分重要。所以选择有品级别的雕工,再加上好玉料的翡翠,升值空间非常可观。
看大小
俗话说“玉无三尺”,也就是说翡翠多为小型玉石。因为翡翠矿产的硬度很高,开采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断裂,因此很难形成完整的大块玉石。因此,优质大块的翡翠异常珍贵,若是能拥有一块玉质优良、重量达到几百克甚至上千克,那么其收藏价值和增值潜力都是无法估量的。
看证书
翡翠的硬度很高且内部的棉质很多,做假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市面上真翡翠的概率还是非常高的。为了验证翡翠的真伪,翡翠在出售时都会配备一个中国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委员会鉴定证书和一个由珠宝交易中心出具的货品鉴定单。只有两证齐全,才是正品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