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种翡翠如何作假?
说几个简单的,冰丝法、烤色法、浸油法等。 先说冰丝法,也就是在真翡翠的原料或者成品上面,用高压蒸气的方法充入人造丝纤维,使其表面看起来更光滑、通透感更强。
其次就是烤色法,这种手法主要是针对中低档次的翡翠,比如新山料或水石。将翡翠置于高温烤箱中烤制,使得其中呈悬浮状的色素颗粒逐渐凝聚,从而变得浓艳美观。但需要注意的是,烤色后的翡翠颜色过于均匀,缺乏层次感。在鉴定时如果看到色调分布不自然的烤色翡翠,就要警惕了。 第三是浸油法,这也是一种加工艺,主要用在种质较差或是颜色较浅的翡翠上。具体做法是将需要处理的首饰放入专用的容器内,然后注入特殊的溶液,浸泡一定的时间后再取出清洗,晾干即可。这样处理过的翡翠看上去滋润、透彻多了。不过这种方法很难做到完全无痕,还是留下了一定的破绽。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外,还有灌胶、染色等手法。只不过这些手法相对复杂,而且难度较高,不容易被初入行的卖家所掌握。大家在购买翡翠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越好的翡翠越是不用费尽心思打理。那些需要各种手法才能展现美感的翡翠,大多说明其本身的质量并不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假冰种翡翠主要有人工处理、玻璃冒充和石料冒充。
人工处理的冰种翡翠
人工处理的冰种翡翠主要是通过酸洗漂白和染色注胶处理而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B货或B+C货翡翠。“注胶冰”主要由B货制作而成,由低档的水沫子料、芙蓉石等染绿后加工而成,这样的冰种翡翠多呈翠绿色,但色调偏暗、发闷。
玻璃冒充的冰种翡翠
用玻璃冒充的冰种翡翠,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色玻璃加冰种蚀斑,颜色通透且无色,看起来很像玻璃种翡翠,上面有黑色的不透明状的蚀斑,这是用玻璃模仿翡翠冰种的细小冰点而制作的,事实上,真正的翡翠,哪怕是玻璃种,也不可能达到全透无色,蚀斑也多呈半透明的团絮状;还有一种则是绿色玻璃制作的冰种翡翠,色调和颜色通透性接近于天然冰种翡翠,但其颜色分布特征与翡翠有明显差别。
石料冒充的冰种翡翠
市场上还出现过由水钙铝榴石、蔷薇辉石和独山玉冒充的冰种翡翠。水钙铝榴石的假翡翠在外观上与冰种翡翠较相似,但其折射率高于翡翠,且具有典型的双折率特征,内可见到典型的六方柱状包体,这些典型特征可以将它与翡翠区分开来。蔷薇辉石通常呈半透明状与翡翠的冰种相似,也有翠绿色,但与翡翠不同的是,它为单折光性,色散和折射率均低于翡翠。用独山玉冒充的翡翠近年来较多出现,独山玉的颜色、密度、折射率及吸收光谱特征都可出现与翡翠相同的情况,非常容易混入翡翠中鱼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