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钱币上的双旗代表什么?
题主的图片是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发行的“双旗币”,背面的双旗其实是中华民国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缩写,而上面的字“二十二年造”指的是铸造年份。
在1927年到1945年间,为了缓和人民对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反抗情绪,国民党政府经常将“三民主义”挂在嘴边。所谓“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方面的主张。其中 “民族主义”里一条重要的内容就是“驱逐鞑虏”,因为“鞑靼”指的就是元朝(也叫蒙古)。所以“驱逐鞑靼”这句话就是在暗示要把清朝势力彻底清除出中国。 而在“民权主义”里也有“建立民国”的相关内容,因此这种以“共和”、“建国”为题材的纪念币和邮票就特别多。像这一枚“双旗币”上面就是建国元勋孙中山先生的肖像。
这尊图像不是孙先生本人 而是当时著名的雕刻师吕彦和根据孙先生的面貌创作的。这位吕彦和在民国时期极其有名,他雕刻的“袁大头”非常受欢迎,而袁大头的模板正是孙先生的照片。由于孙先生的肖像代表了民国时期的“国脸”,因此他的照片或者画像常常被用于各种国民政府的出版物中。例如1936年的《中国百科年鉴》就是在宣传中华民族精神时就用的孙先生的肖像。 而这枚小小的硬币上能见到孙先生的形象也算难得了。不过到了抗战胜利后,这些宣扬“建设民主共和国”的邮票和硬币就不再发行了,因为那时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面临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