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里面棉是什么?
“棉”,是行业内公认的一直都在使用的形容翡翠瑕疵的专用词之一(其他诸如“石花”“碎石”“玉筋”等等也是描述翡翠杂质的专用词),指的就是翡翠内部的像棉絮一样的杂质。 这些“棉”的本质其实取决于其形成的原始物质。其中一种常见于翡翠中的“白云棉”,指的是翡翠中粒间胶体的集合体,在光照下呈半透明至透明,在玉器中常常被刻画成为飘浮其中的云朵状;而另外一种则被称为“硬棉”,由于形成原理与“云母”类似,因此在透光状态下可以清晰看到表面上的鳞片条纹和亮箔。但不管是哪种形态的“棉”,都缺少灵动之感且影响翡翠的光泽效果,因此一直被视为翡翠中的瑕疵而饱受诟病。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尽管“棉”常被比喻成翡翠中存在的瑕疵,但实际上它却是翡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在自然条件下,没有“棉”的翡翠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原本溶解在水中的阳离子被氧化后逐渐聚合而成硬玉晶体,而钠、镁等金属离子被置换出来进入溶液,随后在溶液中重新聚集并沉淀,而富含铁元素的沉积物则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形成翡翠。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缝隙,而“棉”就存在于这些缝合线附近。
有研究者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实验证明了翡翠中的“棉”是由Na2O·Nao.5Sio3组成的含钠硅酸盐,也就是俗称的“水沫子”;也有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这种“水沫子”其实是翡翠在原岩在冷却凝结的过程中排出的矿物蒸气凝聚而成的。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棉”可能是由铁氧颗粒经过还原反应后在晶体内形成的。 总之,有关“棉”的形成原因目前仍有诸多争论,而相关的研究方向也很有前景,如可望借此机会解决矿物的分离提取问题进而实现工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