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顶珠有多大?
我在网上找了些资料,发给你看看,希望能帮到你。 清代宫中后妃所戴的首饰种类较多,制作也十分精致。据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贵妃每于三月朔日,带同皇太后到先农坛行耕礼……礼毕回宫,天子奉觞上寿。是日也,凡内廷执事人员得赏赐有差。次日又诣坛下,祭蚕神,礼毕亦回宫。”从这条记载里可以看出,清代皇后是在清明这天与皇帝一起到先农坛祭祀的,而且回来的第二天又要到同样位于城南的蚕房祭祀蚕神。
至于这些祭典所用的首饰,根据清宫档案记载,都是一模一样、成双成对的,如: “(乾隆十年)三月初二日子时,皇后侍御前行至神厨以东,跪迎祭祀用酒至。一后妃举杯进酒。”
“(道光十九年)三月庚午直隶总督寄信片来奏闻:‘于三月之杪前往武清县南务镇巡阅种植稻黍之处,恭折具陈’等因。朕知农节已届,故令皇太后、皇后率嫔妃着盛装,至殿外以观耕耘之式,并命在侧看视耕种之人,随班赏给酒脯。”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到,清帝和皇后在举行农耕仪式时,都要身穿盛装,而且所赏赐的糕点、酒水等也应是成双成对制作的。
那么,参加这种大典时需要佩戴什么首饰呢?我们来看一组史料:
“(同治十二年)三月甲子,诏以时值春分,为先农坛祭典之期。着内外命妇俱穿礼服,戴礼冠,准时诣坛,行献祭礼。”
“(嘉庆二十五年)二月癸卯,诏示明年春分先农坛祭典,着司礼监仔细详明布置章程,派内大臣赴坛照料。至仪注及王公百官、内外命妇应行礼节,着礼部详拟。俾知恪守,不得逾越。”
“(光绪十四年)三月庚寅,谕内大臣奕劻等,本日奉太上皇帝谕旨,春分先农坛祭典,着随时检查王公百官、内外命妇应行事节,分别加恩。”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清代中晚期,皇帝曾三次下诏令要求命妇在春分这一天要穿着礼服戴着礼冠到先农坛参加祭典。而此前在冬至时皇后也要到圜丘坛举行祭典。不过,这里看到的都是关于后妃们祭祀时穿戴的记载,但到底祭祀时是否真要戴上这些首饰呢?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其他材料的记载。
第一,我们看康熙年间李光地的日记: (雍正)十三年癸丑三月(初三日),晨起至辰正,随銮驾至先农坛。分列东西庑下。坛内行礼,奉圣母皇太后、主母夫人懿德太妃、慈和太妃先行入内。余随驾暂驻门外。一时刻遂进大殿,行三拜九叩首礼。礼毕出外,还寝殿少憩。
第二,我们再来看看乾隆年间的《大清会典则例》卷二十一载: 立春,皇后率众妃子于坤宁宫前迎春。先农坛之行,各按方位列队而行,遇有门桥,须躬身而下;至坛东隅,各按位立。待皇上行了耕作典礼之后,众方行鞠躬致敬礼。 以上两条材料虽然都是关于“立春”的记载,但都说明了在正式举行祭祀大典的时候,后妃们是要提前一天穿上礼袍戴着礼帽站在殿外的。只不过这两条材料都没有提到有关首饰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我又找到了一份乾隆朝的《宫中杂咏》,该诗集是由乾隆皇帝创作的,里面有不少关于宫廷生活场景的诗歌,我们不妨读一下这首描写皇后春季祭祀服色的诗: 绿云红蕊罩轻妆,金箔银丝缀彩芒。此日迎春端自在,柳梢初显日光长。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看到乾隆皇帝亲自证明了他的皇后在春季祭祀时确实是穿着绿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绒花,衣服上用金线和银线绣着华丽的图案。至此,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有了清楚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