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意项链什么寓意?
说到如意的名字,得追溯到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向东海龙王借宝物定海神针(又名如意金箍棒)那一段,原文“大王,将如意拿与我看看”、“这个棍乃是精铁之物,敲碎也值得几万斤。就请大圣亲手试试威力。” 那么到了清代,民间就开始流传“如意”吉祥的象征意义了,代表吉祥如意、事事顺心,在乾隆年间的《金瓶梅》和《红楼梦》里就有出现,比如“心中想着,这必是姑妈怕我们受委屈,给我们送的聘礼!……莫若托张华给老爷带去,交与他老人收着。等过两天,我回姑妈去,带上几枝来,倒好意思。” 这枝如意,就是《金瓶梅》里的主子们送给仆人娶亲的彩礼之一,而主人公西门庆送给潘金莲的如意,却成了他们夫妻间情爱的信物,“这如意儿,头样儿象征祥瑞;第二,刻着‘万年青’,寓意绵长;第三,有‘福寿双全’之意呢。”
到了现在,如意的象征意义已经扩展到“事事圆满、万事如意”,而它作为首饰点缀美女们的风采也是锦上添花。 关于如意的造型还有另外一说——“首尾相衔,中间有一处微微凹陷,宛如镂空之作,因此又称为‘串珠如意’或‘镂空如意’。” 我想,这是不是古代中国工匠智慧的体现——把不可轻言败絮其中,化腐朽为神奇,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愿望成为现实,正如这句话所云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如果可以,谁愿意在拥有了爱情的同时再失去禅意,可一旦选择了禅意,会不会后悔错过了眼前人?
但如果有这枝如意在身,或许可以两全其美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翡翠和“如意”都有着十分吉祥的含义。翡翠这种玉石在中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根基,其名称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了详细的记载,《西京杂记》有载:“赵后所献玉杯,光华四照,皎然若神明,梓潼王起,以铜鼓铸其形,莫能类也。以一块翠玉,名‘惊燕’,常置帐中,若暴热,能生风解热也”。这里记载的“翠玉”就是翡翠的最早称呼。
翡翠真正进入国人的视线还是在清乾隆年间,清代之前的翡翠以雕刻成摆件为主,直至清乾隆时期,其美丽的色彩和超高的硬度使翡翠成为了玉中王者,翡翠文化也开始逐渐萌芽,成为国人的至爱。
“如意”一词在汉时就已出现,其“称心”、“惬意”之涵义是人人皆知的。古代有如意斗宝之戏,皇帝出旨,“赐如意”,即有任其索取,随意享用意。“如意”既是一种象征祥瑞的工艺品,又是一种可做防身饰物的笏器。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有“执如意”的习俗,例如,皇帝在便殿单独召见臣下时,近侍者必手执如意,以示“敬意”和“祝福”。皇帝也常用“赐如意”以示对臣下的宠幸和恩泽,因此,“如意”也就成了吉祥与财富的象征。自古以来,“如意”又是一种祥瑞珍器,如晋崔豹的《古今注·舆服》中说:“如意,古之爪杖也。以赐有德,用拂不情”。其象征吉祥与财富的含义是人人都想要的。
人们将如意这一祥瑞之物的“柄身首尾”称之为“万事称心”,因此“如意”也被用来作为吉祥和谐美好事物的象征,诸如吉祥如意、事事如意、心想事成等吉祥之词均是取自于“如意”之意。所以,中国人自古就喜爱佩戴如意以求得“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作为将中国国粹完美结合的翡翠如意,既有翡翠温润、透亮、有灵性的玉德,又有如意吉祥、安康、万事顺心的如意文化,两者结合而成的翡翠如意,其吉祥的深厚含义是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作为吉祥如意的翡翠如意项链在当今的玉器制品和翡翠饰品中也十分盛行,作为装饰戴在胸前既是一种装饰,又是一种高贵、典雅、健康、吉祥如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