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冰波?
冰波是描述翡翠外观的一个名词,主要指翡翠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把翡翠放在阳光下或者强光下观察,若可见度很高,几乎全透明(约80%的透明度),则称这种翡翠为“冰种”;如果透明度略差,为半透明状(60%~80%的透明度),则是“糯种”,而“豆种”“玻璃种”等也都是对翡翠质地、透明度的称谓。 除了对透明度的影响外,水分也是影响翡翠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行内一般将水分形容为“润度”“光泽感”等等,实际上说的就是翡翠的表面光泽。
通常来说,当外界环境干燥时,人们会认为干干的翡翠没有光泽,但事实并非如此,优质翡翠应具有油脂般的光泽,这种光泽滋润细腻,给人的感觉是有灵气的,很“润”,就像凝露未干时的感觉一样。当然这种光泽也不是越强越好,因为太强反而可能损伤翡翠自身肉质。所以,我们在选择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翡翠表面的光泽是否柔和、均匀。
所谓“冰波”,从字义解释是冰面映照的光波,后被用于形容浅蓝或浅绿色的波纹。而在翡翠里指代一种特殊的玻璃光,是翡翠玻璃种独有的玻璃光特征,是次生色和特殊结构在玻璃地内部反应出的光波现象,是玻璃种独有的品质特征。翡翠“冰波”光,是评价玻璃种翡翠的重要指标之一。
什么样的玻璃种才有冰波存在?
冰波是在玻璃地内部的翠性、冰裂纹及次生色的综合作用下,在玻璃种翡翠内部形成的独特的玻璃光特征。玻璃种翡翠要形成冰波,必须有翠性、冰裂纹、次生色三个因素。同时,内部结构完整,要纯净无暇,呈玻璃种。
1、翠性
翠性是组成翡翠矿物晶体解理面的反映。当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颗粒较粗时,加工后在表面呈现“橘皮”状凹下去的凹点群,为行家所说的“翠性”或“起胶”、“起翠”。
2、冰裂纹
翡翠形成过程中及后期地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裂隙,由后期成矿物质及外来的物质充填交代而成。一般呈黄色、褐色、白色等色调。冰裂纹对翡翠的影响因颜色及冰裂的成因不同而不同。“花青”色较深,裂隙较宽,对翡翠的破坏性较强。而黄色、褐色、白色冰裂纹为次生色,如果呈细小的丝状、点状分布,则是玻璃种翡翠的典型特点。
3、次生色
次生色一般是指翡翠在成矿后期,受外界物质的作用在绿色翡翠上叠加的颜色,主要为黄色、褐色及白色的丝状、点状、团块状。次生色对玻璃种影响较小。玻璃地内的细小冰裂纹及次生色综合存在,是评价玻璃种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若呈丝状、点状分布于玻璃地内,且不显露表面,是玻璃种翡翠的典型特点,冰波就是在翡翠玻璃地内的翠性、冰裂纹及次生色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光波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