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翡翠形成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外力作用主要包括地质运动、大气对流和水流冲击等),硬玉岩发生了裂隙,在裂隙中填充进含氧化铁的物质,从而在硬玉基质上形成了铁锈红色的色调,即所谓的“紫色”。不过这种颜色是次生的,是在后期形成的,因此也称为“染色”或“后天色素”。 当然这些只是紫罗兰形成的最基本的原理,要真正理解其形成的原理还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能明白。
目前对于紫罗兰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说法: “外生作用说”认为,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土壤中的铁离子逐渐被氧化而释放出来并迁移聚集于矿物晶面上,先形成氧化铁胶体溶液,随后在溶液的浸润下,矿物表面逐步被氧化铁所遮盖而呈现出一层红色的皮壳,这种红褐色的外皮称为铁染膜或者色根。当矿物暴露在大气中时,铁染膜会逐步风化,铁元素被溶解而重新回到溶液当中,这个过程被称为“再活化”过程。 当有硬玉岩形成的时候,软流体的侵入使得一部分的氧化铁元素进入到硬玉岩的裂隙当中,并在其中沉淀,最终与铁染膜一样在矿物质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红色的外皮,这层红色的外皮就是我们常说的“色根”。 “内生作用说”则认为,紫色的色彩来源于矿物晶体本身含有的锰和铁等微量元素。在这些元素的原子结构之中,外围的电荷并不稳定,容易失去电子,当有外界物质进入晶体的时候就容易夺去多余的电子,从而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锰离子或铁离子。由于锰或铁离子带有的颜色较多,有白色、黄色、橙色等,但最深的就是紫色。 这两中观点都认为,最先形成的为无色或乳白的硬玉岩,随后在一定的地质条件的作用下(如高温、高压),硬玉岩中含有颜色的带电粒子得到释放,进而产生了紫色的色泽。
总之,关于紫罗兰的形成至今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