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有矿坑正常吗?
有矿坑很正常。 而且种水好的翠料,由于结构细腻,致密,透度越好,越是没有纹裂,如果有的话,都会变成像这样的“矿坑”! 比如这块冰种正阳绿的料子,如果有了纹裂的话,就会变成像这样,肉眼可见的“矿坑”了。 在自然光下,看这个绿是不是阳绿呢?是不是正绿色?是不是很浓郁鲜艳呢?当然是。 所以,从天然性上来说,这就是正常的。
不过,有些卖家可能会拿这种小矿坑来说明自己的玉质是A货,即天然的。但我想说,如果真的是天然的话,那这价格可就有点惊人了……所以,这里面是不是存在人工处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再来看这个冰种的料子,如果有纹裂的话,就会变成这样。 这种就是比较明显的“烧疤”了,一般来说,这种通过高温高压处理的痕迹,是可以看出来的。 也就是说明,这是一种人工处理方式。
当然,除了上面两种情况外,还有一种原因也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形成——杂质包裹体。 因为有些矿物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用。而一旦形成以后,颜色一般不会散开,而是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了颜色分布不均匀的状态。
在购买翡翠饰品时,有些饰品表面上会有一些小矿坑,看上去有点不舒服,总觉得这里是有脏裂之类被挖掉。其实不然,对于翡翠而言,有小矿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第一、原料表面本来就有,加工时没有打磨掉。有的冰种、玻璃种翡翠原料,本身就可能存在小矿坑,由于在开采翡翠原料时,为了避免原料的破裂折断,一般对大块原料只是表面敲打,内部不会乱来;有些小矿坑在表皮之下,加工做饰品时,可能这个矿坑没有取到,这样在饰品上就会存在。
第二、原料不漂亮的部分,加工时挖掉的。对于很多冰裂种、紫罗兰、芙蓉种翡翠除了种水一般以外,表面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瑕疵小裂痕等,为了保留尽可能多的可用原料,而同时又兼顾到美观度,对于这些部位一般挖掉,做成很自然的矿坑,这样既不影响美观,又可以省掉原料。我们看这种矿坑,和第一种自然形成的矿坑一样也是不一样的,这种人造矿坑一般是出现在一些有色的部分,一般不是很大。
第三、原料上不均匀的部分挖掉的。对于紫罗兰、芙蓉种这些带颜色的翡翠,颜色一般都是不均匀的,为了把颜色聚在一起,对于颜色少的部分挖掉,做成矿坑。这种矿坑主要是在颜色上存在,一般也是不会太大的。
第四、原料比较碎裂,为保持其完整性挖掉一部分。对于冰裂种翡翠,如果原料比较碎裂,为了保持其加工后饰品的完整性,也会挖掉部分,做成矿坑。这样的矿坑一般比较大,做出来也会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有色翡翠,一些小的矿坑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于无色的翡翠,如果存在矿坑,就应该考虑是不是原石裂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