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怎么有褐红色?
褐红色,是天然色泽
1、铁质侵入 由于岩浆中富含铁锰矿物质,在冷却凝固过程中,部分铁锰矿物会进入晶格间隙,形成色域较宽的褐铁矿或磁铁矿,从而染黄、染红石头,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老坑玻璃种、冰种及糯种翡翠中。 这种染色效果很自然,用强光手电筒照射,能看到颜色沿着细小的裂纹呈条带状分布;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时,可见颜色与无色的界线分明(图3-4)。若用刀尖轻轻刮去表面的染色物质,并用稀释的洗洁精浸泡,再用清水冲净晾干,能明显看到浅黄色的底色(图5)。 这类翡翠通常品质较低,颜色不均匀且存在纹裂等瑕疵。但也有一些品种出色,如红翡手镯,经过雕刻和抛光,能达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2、铁离子入侵 在翡翠生成之初,部分熔融状态下的铁质溶液会渗进结晶体之间,形成色域较大的浸染状褐黄色调;或是生成后,地表的水和土壤中的铁离子会慢慢渗透进去,形成次生改变。 此类“上锈”现象一般发生在老坑糯种及新坑豆种翡翠中,具有结构松动、粒径均匀的特点。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可见整体发黄发灰;用放大镜观察,原晶体的形态已被严重破坏,颜色也呈团块状分布,可观察到黄色色调和无色底色的边界(图6)。 这类“上锈”往往较为严重,即使清洗,也难以除去所有的染色剂。如果接触到皮肤,有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的现象。因此购买时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