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翡翠低温高压?

丘香灵丘香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意思,我也有点好奇,所以来知乎搜了一下答案,发现大家似乎对“低温高压环境”的理解都不大一样。 首先,我们从这个名词入手,搜索“低温高压”,第一个链接就是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其中指出: 可以理解“低温高压”指的是水在0℃以下、1000个托勒密压力(每平方厘米145公斤)之下。但这只是对“低温高压”的定义,并没有解释其产生的过程。 那么,水是如何在0℃以下形成呢?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先结冰,然后再融化;另一种是直接形成冰晶体。前者需要两个条件,一是0℃以下,二是充分搅拌使冰晶粒充分融合,我认为后者更加靠谱一些。因为自然界的泉水都是流动的,且富含矿物盐类,溶解有较多钙、镁离子,如果温度降低出现冰晶的话,这些带电离子会阻碍冰晶的生长,所以会呈颗粒状而非我们印象中晶莹剔透的样子。

而“高温高压环境”又该如何理解呢?百度百科上关于“高温高压”是这样介绍的: “高温高压”应该是指100℃以上,1000个托勒密压力(每平方厘米145千克)以上的环境。这种解释符合我们的常识判断。 将上述两种表达置换一下,即: 在0℃以下并且1000个托勒密压力以上的环境下,形成了一种水合物(冰)。这种水合物我们在自然界中通常称之为“冰川”“冻土层”等。 而“高压”和“低温”这两个名词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内涵差异,都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所以我还是更加赞同第二种观点,即由温度低导致的水结晶过程。

不过这里要留个疑问:为什么水是三态中的液体而不是气体或固体呢?根据相态变化中的“凝固”现象,液体变成固体,是需要微观粒子排列更紧密,而分子运动幅度减小,也就是需要微观上的有序结构和宏观上的体积增加才形成的。从微观上来说,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既有氢键又有范德华力,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形容为无规则运动(热运动),这样的分子运动形态,显然更适合液相而不是固态。另外,熔沸点的衡量标准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对于水分子来说,氢键的较强存在也使得水的沸点较高。

诸嘉唯诸嘉唯优质答主

1、什么是低温高压?

通常我们所说的低温高压其实是指一种仿制翡翠的处理工艺。就是在处理翡翠的染色、冲皮等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等措施达到缩短染色时长、增加染色效果等目的。而通常染色、冲皮翡翠多以低档翡翠为底料,而为了追求好的效果采用了超常规的处理工艺,所以大家就把这种工艺称之为仿制翡翠的制作工艺。而这种工艺处理后的翡翠不能称之为翡翠了,属于染色玉或者处理玉。

2、是不是只有翡翠会有低温高压?

这种工艺不单单只用在翡翠上,像绿松石、岫玉、石英岩等也常会使用这种工艺。

3、是不是所有翡翠都会有低温高压?

不是,这种工艺主要用在低档翡翠上,而B货翡翠的处理工艺与之不同,一般B货翡翠采用的是常温常压浸渍的处理办法。而在高档翡翠上一般不会进行任何注胶和染色的处理,所以只有低档翡翠会出现所谓的“低温高压”翡翠。

4、低温高压如何鉴别?

低温高压翡翠由于内部结构疏松,裂隙发育,染色剂和“冲皮”皮子沁色剂等多沿裂隙浸染所致,因此,肉眼观察,可以见到翠绿色非常不均匀,呈浸染状、丝带状、团块状赋存于白色硬玉或钠长石之间,绿色和白色界线十分明显,绿色周围常呈蓝色,绿色翠性较弱。皮子则颜色鲜亮,不自然 ,而且容易褪色。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很好识别的。

5、是不是只要是染色翡翠就是低温高压翡翠?

不是,通常染色翡翠多以低端翡翠为底料,由于低端翡翠颜色一般呈灰绿色,颜色不正,因此用铬盐等染色剂对翡翠进行染色处理,使其颜色变绿,更加好看。但染色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用的时间比较长,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处理,因此颜色较淡,染色不均匀,且不容易褪色。如果用高温高压的进行处理,染色较均匀,颜色较翠绿,但颜色易褪色,因此我们通常叫做“低温高压翡翠”。因此染色翡翠有染色翡翠和低温高压翡翠两种情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