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古书有没有收藏价值?
当然有,且价值不低 不过,要区分对待,分清情况
清初四大藏书楼 “五经橱”、“读书堂”等,所藏多为明刊本及明抄本,有些书虽然年代久远,但经过数代人的呵护,保存的相当好,而且版本也属上乘,这样的书籍自然有一定的参考和收藏价值; 但是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四库全书”的编纂,朝廷令各地官府献书,不少珍贵的图书被送上“四库”,作为“四库”的底本,这些书大多是“内府本”,也就是乾隆皇帝亲自审订的本子,因为经乾隆亲自过目,一些“错误”也被一并删掉,所以这样的本子再版次数极多,流散出来的也是较多,但毕竟也是经受过宫廷文化的洗礼,有一定的价值;
而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弱,文教事业的衰落,加之列强的入侵,导致大量文化典籍流落海外或毁于战火,因此这时的古籍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虽然也有精品,但是伪托、盗版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刻本,粗制滥造现象突出,因此这时的古籍升值空间较大,但真伪辨别却是大难题.... 至于清后期民间所印的书,由于时代距我们现在很近,且很多内容与近代史紧密相关,因此有着很强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这类书市面上比较多,价值相对也不是很高,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此类书大多有版心,有书脊,印制精良,字体大小适中,看起来比较舒服(不像民国时不少书做成窄边框),当然,如果考虑到时代因素,其价值也不应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