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细腻怎么看?
这个问题很有趣,我正好近期做过一次相关的直播讲座(可点击此链接观看回放),今天正好借这个问题来总结下 首先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细腻”?它是如何定义的? 在中国商业标准里,对“细腻”的定义是这样的: 可以看看自己手里的镯子或者戒指,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标准呢? 上面是中国商业标准里的定义,可能比较晦涩难懂,我再给它翻译一下: 即,当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能够反射出50%左右的光亮;如果将手指轻轻地并拢,从侧面观察,几乎看不到任何自然光线的缝隙。 那这个标准靠谱吗?当然不靠谱! 对于天然形成的玉石来说,不存在绝对均匀的事物,也不存在没有瑕疵的完美无瑕。 如果严格遵循这个标准,那么99.99%以上的珠宝玉石都可以被打上“不够细腻”的标签了。 因为天然玉石都会存在杂色、棉絮、裂纹等等,这属于先天因素,我们无法改变。 但人们评价一件玉器的时候,并不会如此极端和简单粗暴。 “不辨真假”和“一棒打死”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判断方式。
所以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对于“细”或“细腻”的评价会宽松许多——只要不是非常夸张的棉、绺、裂等肉眼可见的天然瑕疵,一般都不影响“细”的评价。 而“腻”则是指材料表面的结构过度紧密而导致的肉眼难以分辨的微细颗粒感。 这些微观的颗粒是玉石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凝聚而形成团块状结构所导致的,通常呈现为点状、短线状或者长短不一的线条状。 微颗粒感虽然肉眼不可见,但却可以借助高倍显微镜来仔细观察。
比如下面这种,就是典型的结构松散,没骨法,因此看起来光泽明亮、水润通透,感觉很好。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大量的微透明矿物晶体集合体(也就是“结构”),这也是种真实存在的形态。 再来看看真正的“细”的样子,以玻璃种为例进行雕刻,因为质地太细,所以肉眼根本看不到结构的存在。
但如果用10倍放大镜或者更高倍数的显微镜,则可以清楚看到。 看到这里,相信题主应该对“细腻”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 那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怎样判断翡翠是不是细腻的 很简单,多放几张高清图,然后用放大镜或者显微设备来仔细观察即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东西看似很“细”很“嫩”,其实却是假的哦~ 例如,假翡翠通常会采用塑料薄膜镀上一层绿膜来冒充绿色,此时你会发现它的结构极其“细”,如同玻璃一样毫无结构。
又或者是人工注胶的翡翠,它也会因为胶的存在而显得十分“细”,同时会因为胶的颜色不同,而使得“细”的地方带有不同的颜色。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 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的翡翠戴着戴着,发现颜色变了,甚至变浅了?难道是买到了假的翡翠? 其实,这就是“盘玩”造成的。
因为人的皮肤会分泌油脂,而这些油脂往往会沾附在首饰表面,然后被紫外线等光源照射后,产生化学反应而导致褪色。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琥珀,如果长期被汗水浸泡,或者被日光直射,琥珀表面可能会因为油脂的作用而发黑或者变污。 所以啊,各位翠友,不要让你的宝贝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或者被汗水浸润呀! 否则,你心爱的翡翠有可能就变成了一块废铁……
我是懂一点翡翠的小王子,有问题欢迎随时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