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象什么讲究?
“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喜从天降”等词语都经常出现在春节这个欢乐喜庆的节日里。除了传统的寓意外,像“太平有象”的图案还常被用作祝寿、祝贺用的饰品或工艺品上。 象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佛涅槃后一千年,迦叶波佛说大乘教,以象为脚,游行世界。”所以,在佛国世界里,大象是菩萨们常用的坐骑。
在中国古代,帝王将相也有用大象助阵或者陪乘的习惯,来彰显自己权利和财富的。 不过,这些并不是我们现在说“象”的所有来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驯养大象了。直到商周时期,王公贵族葬礼中都有象的参与。后来,秦始皇陵遗址中也发掘出大小陶俑2000多件,其中就包括武士、立射、跪射、驭手等兵俑以及陶马、陶象等。这充分说明,战国秦朝时期,中原地区已经能够熟练饲养大象并使用它们拉车。
进入汉唐以后,南方地区的大象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并成为皇室贵族收藏玩赏的对象。唐代诗人韩偓曾在诗中描绘宫廷中养育的大象“紫髯碧眼老奚奴,牵象宫中弄明珠。日午殿前花影薄,御帘半卷出皇都。” 宋代时,皇家豢养的象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据记载大约有50多头。这些被圈养供人观赏的大象逐渐丧失了原始猎食者的凶狠,开始变得温驯起来,甚至有“象幼如猪,长如牛,力如驴”的说法。像“大象无形”“象笏”(读hù)等成语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象”的文化含义。
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皇家对象群的控制力减弱,许多野象又重新回到中原地区,“象”的文化含义增加了更多野生动物的危险和暴力色彩——“象”成为了“野兽”的代称,比如“野象”“猛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