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几种雾?
翡翠的“雾”,其实就是指翡翠的皮,或者是翡翠表皮下很薄的一层组织。这层组织里面的矿物成分在天然形成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压力原因,被挤进表层,并在表面沉积,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雾”了。 实际上,雾是指包裹在翡翠外皮一层极薄的、由各种矿物组成的混合物。因为这一圈物质在自然状态下是非常不容易剥落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它其实是翡翠的外皮。但是,由于其本身是半透明到不透明的,所以看起来有点像雾气,因此就被形象地叫做“雾”了。
不过,虽然大家都把这种带颜色的外层称为雾,但严格来讲,这样的叫法并不准确。因为在自然界中,除了少数晶体结构完整的宝石如水晶等,大多数宝石都是多晶体的集合体(也就是集合状构造),即宝石的组成是由无数微小晶体形成的。这些微小的晶体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排列方式和方向差。正是由于这种排列方式以及方向的差异,导致了这些宝石在不同光源的照射下会显出不同的色彩,也就是宝石不同光泽和鲜艳程度的原因所在。而我们在判断一件翡翠的好坏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其鲜艳程度,这个鲜艳程度也就包括了色彩的饱和度以及明亮度。
目前市面上的翡翠原料大概有以下几种: 这类原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风化壳,很难看到内部的情况。要判断其颜色如何只能剪一块下来仔细查看,或是打灯仔细观察。 这类原石的表面覆盖着的石皮比较薄,颜色分布较均匀,有些甚至可以直接看到绿色。这种原石的判断相对比较容易。
这类原石的外皮通常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的云雾状,具有模糊的颜色边界,部分可能呈现过渡色,且颜色分布不均匀,有时可见绿色。 这种类型原石的识别特征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它的颜色是不均匀的,并且颜色与底子的界限非常不清楚,看上去就像是飘在空中的一样;其次,这种原石的底色一般都比较干净,没有其它的颜色出现;最后,如果是切开来观看的话,可以看到内部的翠色也是淡淡的,给人一种水头很好的感觉,相当惹人喜爱。
如果将这块料子进行抛光处理的话,可以得到品质不错的玻璃种、冰种翡翠。如果颜色分布均匀,没有瑕疵的话,成品更是价值不菲。 如果颜色为纯蓝色,则可能是红翡或春彩翡翠;若颜色为绿白相间的条带,则可能是蓝花翡翠。这两种类型的翡翠都不常见,且价格也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