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有几个坑口?
在谈论坑口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什么是翡翠(jewel)。 广义上的“翡”和“翠”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我们通常所说的“翡翠”,是特殊玉种——硬玉(Jadeite)的矿物学名称,属于钠铝硅酸盐,具有纤维状结构;而“翡”、“翠”则更多表示颜色概念,其中“翡”指红黄色至棕黄色的玉,“翠”则指绿至蓝绿色的玉。 但是!在地质学专业领域内,我们一般将仅含绿色和无色这两种颜色的玉石统一称作“翡翠”[1],而不论其色彩鲜艳程度如何,因为这两种颜色在晶体形成的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如果你手里有淡绿的“翡翠”,请不要忘记你的专业哦~)。“翡”、“翠”在这里其实仅仅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底色,而绿色或无色才是判断是否“翡翠”的重要标准。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将“翡”、“翠”看作是两种不同的颜色特征,而非单独的品种,可能更为合适一些。不过,我们日常购买玉器时,通常不会关注这么专业的颜色问题,而更看重的是“色相”——也就是色调基本单一的颜色。在本文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会沿用大众的视角,将“翡”、“翠”当作不同的颜色特征。
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们来看看翡翠的主要产地有哪些吧。 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原材料供应国之一,而且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在很多人心中,一提到“翡翠”立刻就想到了“中国”。然而,由于国内翡翠矿源大多已枯竭,现在的原料都是以前的旧货,品质好的并不多。再加上我国对于翡翠的加工设计水平一直不高,因此虽然中国的翡翠原料多,但精品却很少。现在市场上质量比较好的翡翠,大多来自缅甸、日本、俄罗斯、墨西哥和美国等地。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缅甸抹谷(Mogok)产的“翡翠”了。这种“翡翠”的颜色极均匀,且带有一种浓淡恰到好处的橙色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高饱和度低明亮度”,看起来特别醇厚、浓郁、厚重。
除了纯正的“阳绿色”外,有一些“翡翠”带有一小撮黑点,这些黑点呈条带状分布,犹如墨笔勾画的轮廓,因此这类“翡翠”经常被称作“墨翠”。 还有一种颜色特殊的“翡翠”——“紫翠”,这种“翡翠”呈深紫色,颜色均匀一致,常见细小的黑色斑点和暗灰色阴影,给人一种高贵而又神秘的感觉。那么,这到底又是怎样一种“翡翠”呢?它真的来自于我国古书中记载的“翠岩”吗? 关于“翠岩”这一名称的起源,目前有三种不同看法。第一种认为“翠岩”即今之“翠绿”,第二种认为“翠岩”即今日的“黛翠”,第三种认为“翠岩”即是“翠碧”。
明人赵汝珍所著《古玩指南》卷十四“翠碧”条记载:“(翠碧)质极细而色甚碧,略有青头,微带绿色者,俗称‘豆绿’……然无水分,性坚,不可击刺。”这里提到的“豆绿”实际上就代表了今天的“黄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古代的“翠岩”其实就是指今天常说的“黄翡”。清人张燕昌《嘉荫堂图谱·寿山石》中也载有“彩翠”,注云:“浅碧而微带黄色……” 我国的古籍文献对研究“黄翡”来源颇有帮助,至少可以确定它与缅甸“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