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草书法?
草书的发展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三个阶段,其特点如下: 一、章草是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隶书的草书化和草书的隶书化。汉魏之际,章草逐渐被今草所取代并走向衰亡,故有“章草止于汉魏”之说。章草的笔法来源于隶书,但在书写上则突破了隶书的规矩而趋近于草书。它的特点是保留了一些隶书笔法的特征,如“点”常写成“撇”形或“捺”形;“横”有“垂露”和“悬针”两种形态;“折”多留棱角;“点”常带“牵丝”等。在结构处理上则完全摆脱了隶书的限制而趋于简化,并且出现了一些简化的草书符号来代替原有的偏旁部首,从而大大地加快书写的速度。由于章草保留了一定的隶书意趣,所以它与篆、隶、行、楷、草诸体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二、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自由奔放、连绵不断的草书,又称“连笔草书”“纵横草书”“草篆”等等。它是在章草向狂草过渡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大致是在东汉末年曹魏时期形成的,至西晋时期基本定型,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对今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详见《书断》)。 今草的出现结束了章草的历史地位,使草书走上了新的历史篇章——狂草阶段。其最大特点便是彻底摆脱章草中存在的隶书痕迹,将隶书变为“象形”的符号,把书写过程由“象形→符号化”的过程变成一种更纯粹的“符号化”,从而形成了更加自由奔放的线条艺术,极大地促进了草书的艺术价值提升。
三、狂草是草书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出现较晚,一般认为唐代张旭和颜真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最大特点就是笔画变得更为纤细、线条更多元、笔法更丰富以及章法布局更加自由。狂草已经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了,不再具备实用性的功能,但却成为最具艺术魅力、最难掌握的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