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贝叶经有没有价?

臧嘉聪臧嘉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乾隆60寿辰时,八十六岁的缅甸王亲自带领王公及二万多人护送贝叶经册到中国进贡乾隆皇帝。乾隆帝专门修建“皇经楼”存放这些缅甸国宝,专门指派二品大太监看护,每年四月和八月定时翻晒。

经册由上好的檀香木精制而成,每册由20至31片贝叶写成,每片长55余厘米,宽23厘米,用锋利的笔尖在贝叶上刻好方格,再把炭粉条帚描入,字迹黑亮美观,有如印刷品。刻写完毕的经册,用檀香木制成的木框两面夹定,木框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有的还镶嵌上象牙或玉石,包以红绸。从文字记载和现存实物看,缅甸进献的经册计有27部60册,分藏在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北京雍和宫、山东微山昭阳寺,其余大部分藏在“皇经楼”。文革期间,皇经楼中的经页流失殆尽,其中大部分被英美等大博物馆藏走,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尚存一部。

在《清宫旧藏》一书中,收藏着一张拍摄于上个世纪初的照片,照片中是太监在“皇经楼”前翻晒贝叶经,而“皇经楼”就是专为收藏清宫贝叶经而建。据说,那时,每当晒贝叶经时,乾隆帝常去“皇经楼”,边喝茶边看经册,这也许是一位佛教修行者的享受了。然而,从清同治年间起,“皇经楼”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楼内潮气很大,贝叶经开始变黑,发霉,散落,虫蛀现象严重。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在大太监安得海与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年主持下,对楼内陈设进行重新调整。据光绪皇帝《御制重修皇经楼碑记》记载:楼内原有贝叶经21部,计64套,当时破损甚巨,于是命人重新装裱,剔除朽烂之页,并对“皇经楼”楼基、彩画进行修补,使这座专为存放缅甸进献珍宝的楼重新焕发生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