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八十年代的作品?
何多苓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作为毕业作品创作的《春》(现藏于中国美术馆)开始形成何多苓独特的抒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弥漫着诗一般恬静悠远的情绪与哀伤惆怅的情调,画面结构严谨、扎实,具有纪念碑式的崇高感。
1983年何多苓创作的《雪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画面上笼罩着空灵、幽远、荒寒的诗意,体现出与时代同步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取向,使画家得到普遍注意。
1984年画的《小周》(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描绘女青年在湖边小憩,她倚石而坐,低首沉思,忧伤的神色映在湖面,传达出一种朦胧而空寂的情调。
1985年创作的《青春》,刻画了一个孤寂而失落的女孩形象。1986年的《第三代》,是一幅双联画,分别取名为《今世》、《来世》。“今世”中一个身着红装的女孩手捧一盆花,忧郁地望着一出戏台,茫然若失;“来世”是一个被面纱(或铁窗)挡住的男人,他也在注视着那个女孩,但可望而不可及。这幅画对80年代中国青年“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态,作了典型的传达。这幅画曾在日本和德国展出,获得很高的评价,并为德国收藏家购藏。
同年创作的《黑色的梦》,画面是一个身着红装的少妇背对观者仰卧床上,似乎在沉沉地进入梦境。这幅画在处理上极有特色:从右下方射进来的光与暗红色的被褥、黑色的背景形成对比,加强了神秘的梦幻感;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东方式的晕染,使画面有一种湿润的感觉,更增加了女性的妩媚的忧伤的情调。
同年创作的《庭院》(现藏于台湾东海大学),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少女在花园的秋千上发呆,忧郁的心绪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幅画曾在美国《东西方》杂志发表,引起反响,并获得日本经济新闻社设立的野间大奖,为该社出版的画册《东西方的绘画》选中。
1987年创作的《具象系列——杂技演员》、《具象系列——老马》、《具象系列——女孩》等油画,继承了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关注普通民众命运的现实主义传统,并融合了德国新客观派冷静客观的表达方式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平面构成方法。
作为这一阶段代表性作品《具象系列——杂技演员》,描写了一个杂技女演员与一只温顺的白熊在作平衡木表演(一说是在训练)时的动作。画家以俯视的画面描绘了空无一人的后台表演场,女演员穿着鲜红的紧身衣裤,在高悬于舞台上方的灯光下,独自地与白熊在作着平衡木表演(或训练)。在背景暗淡的红毯子映衬下,更增添了空寂凄凉的意味,似乎透露出杂技艺术家们孤独清冷的心境和对于生活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