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毫中哪些品种少?

甘来甘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银毫产生到20世纪30年代衰落,共200多年。银毫的年产量并不算太高,质量也有很大的差别。清代雍正、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是银毫大规模制作与外销的时期,每年生产的银毫有2万到4万担,其中90%以上用于外销。银毫内销主要在福建本地及江浙一带。由于银毫的生产数量不多,销往外地后大多就地消费了,国内流传下来的清代银毫实物极少。

银毫在制作中,主要采用“中叶”(茶树中部叶片),其长度不足真工夫茶所用“头叶”一大半,且内含物质较少,滋味较淡而香气清鲜。在制作品质上,由于是专为外销(或称“庄”茶)粗制的茶品,所用的木炭不能焙得很透(俗称“火木”),因而外形色泽呈灰绿色,缺少“本色”真工夫茶的美感,其包装也大不如真工夫茶。

银毫是中低档茶,由于利润低,茶农或茶庄不愿多费心思,制作工艺和外包装水平不如工夫茶讲究,因而其传世品的存世量也就更少。银毫内销的区域范围小(如福建闽北地区、广东潮州、上海、江苏、浙江等),当地饮者又多用来冲泡奶茶(故又俗称“奶茶”),致使银毫的传世品相当少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