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白釉与现代白釉区别?
清代白釉瓷分甜白与枢府白釉两大类。清初民窑仿明永乐甜白釉。釉面多有细碎开片,胎体较厚重,釉质肥厚白里泛青,与明代的明快清亮相比,显得浑浊暗沉。
清中期以后,仿永乐白釉之风渐减,代之而起的是仿明洪武、永乐的枢府白釉。特别是雍正、乾隆时期,不少地方官窑均有仿制,釉色白中微微泛灰。这一时期的白釉瓷,尤其是仿烧的明初枢府白釉瓷,胎体洁白细腻,比不上明初白瓷的酥脆感。有些白釉茶具的釉面满布细碎冰裂纹片,与明初有较大的区别。器物釉面光亮,多呈橘皮纹和棕眼,用手抚摸,有凹凸感。
清晚期以咸丰、同治时期模仿枢府白釉水平最高、烧制最多,釉质莹润洁白,造型敦厚古拙,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有的仿制器底部也落明代年款。光绪以后,白釉趋近亮白,有的甚至烧成粉白色,胎质粗松,已无雍正、乾隆时期的精美与凝重感。
现代仿清白釉有纯手工制作、注浆制作和半手工、半注浆制作等几种工艺。纯手工制作工艺仿清白釉瓷与清代白瓷相比,釉面玻璃质强,少有棕眼和橘皮纹现象。注浆仿制工艺烧制的仿品,多呈粉白色,胎体较厚,釉面呈橘皮纹和棕眼现象较少。底部常见有旋削痕和跳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