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篆刻印文钱什么?
篆刻印文钱,即以金属钱币为印材制作的印章,在唐宋时期已经出现,多以年号钱(如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宝等)碾砸而成,用作吉语或闲章。在书法篆刻中应用钱币制作的印章,是晚清以后的事,主要盛行于20世纪初民国至三四十年代。
印文钱的制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在古钱上制刻文字,一是将古钱镂雕做印面,再将印台、印钮分别制作后相连接。因为钱文原篆刻文字比较浅、小,篆刻出可以用于书法的印文需要具备很高的篆刻功力,所以印文钱大多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印文钱一般所用的都是古钱,而不用近现代机制币,其上篆刻的文字也多是四字吉语,从风格上主要可以分为两派:一是受吴昌硕派印风影响,文字凝重,拙朴浑厚,朱白皆有,而多作朱文,并多以碎金倒置的形式排列,文字或为双排,或为一排;二是受黄牧甫影响,印文以竖长的字格分为左右两部分,文字作白文,文字清丽隽秀。印文钱多作闲章,并不常用,但也偶有用于张挂书画之便者。
印文钱由于受古钱形制、字体和锈色所限,制作时需要依字就形、因形布局,加之选用多为珍贵难得的老钱,更显得其金贵非常,故而多有篆刻名家为之精刻。如陈巨来、方去疾、徐云叔、钱君匋、方介堪、韩登安、王个簃、张鲁庵、罗福颐、方节圆等皆在所用旧钱上操刀奏石。由于印文钱其体不大,且大多为金石收藏家、书画家、篆刻家自用之物,所以存世数量不多,流传也不广。
印文钱作为印章家族中的一个特殊品种,是集古钱与书画金石于一身的独特产物,它将金属货币和石印相融合,既可作闲章,又是一方特殊的印章。它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很高的审美与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