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字体都有什么字体?
在唐代,楷书和行书、草书等其他书体一样还在发展,并未成为官方或民间“独尊”的字体。但是,在宋代以后各朝,楷书便成为官方和民间通用的正规字体了。从宋朝到清末,前后长达1 000年时间,而字体的变化,却不如唐以前各朝剧烈,字的写法(笔法、笔势、结构)差不多,在形体上更是比较接近,这主要是因为字的演变过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字的形体已逐渐规范和稳定。尽管如此,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的字,也还是各有特点的。
楷书到了宋代,人们写得已很成熟、很漂亮了,所以后人称这个时期的楷书为“瘦金体”。宋代的印刷体的楷字虽然继承晋唐风格,结构严谨,但横画和竖画的起笔和收笔都瘦而露尖,撇和捺都细直,显得纤瘦锐利,缺乏晋唐人楷书的浑厚和舒展之气。
到了元代,开始在楷书中掺入行书的笔意或间架结构,即所谓“行楷”。赵孟颇擅书法,所留碑刻甚多,其楷字结体宽绰,点画清劲,被称为“赵体”,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楷字最讲究的是明代,风格很多,字也非常漂亮,所以被称为“馆阁体”,也称“台阁体”,是明人专为科举考试用的字。这种字横平竖直,结构方正,大小一律,写得平正、光洁、乌黑、饱满、整齐,过分讲究外形美观,而缺乏生气,在书写时,笔不离纸,无提、按、顿、挫,用笔简单化、规范化、秩序化。馆阁体虽然是死板的八股文的装饰的陪衬,但馆阁体有多种风格,如沈度的“沈体”、文徵明的“文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