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拨是什么?
清代帐前书写出纳款项的本子,用厚纸做成,形状象拨,故名。记载存、借各种款项的收支。其法是先写借款数目,再用银或钱标上符号,如“入”字表示从帐房取银或交钱;“出”字表示付给别人银两或钱票,“入出”表示只进不出,“借”表示只出不进。每项款目用红墨水笔标上符号,每月结帐一次。书拨为三目帐,即将借贷数目分为三种:日清、旬清、月结。日清为每日的结帐,记帐员于每日营业结束后将应收应付数目,分别记于帐簿,借方记入款项,贷方记出款项。书拨每日核计各款项,并于月底结出盈余数目。旬清为十日的结帐,除日清外,每旬将各款项分开核计及结帐一次。月结为月份的结帐,书拨每旬结束后即计核各款项,并与月初的起户数及上旬的结帐号比较,以查核各帐簿是否记帐有错。
书拨内容较为简单,记载不繁,与今日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相似。清代后期,银行营业和近代企业开办后,书拨逐渐不为商人所使用,只用于典当的出纳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