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银元宝多重?

衣浩铭衣浩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银元宝是继清代之后各个王朝都没有终止过的货币,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元宝、条丝、锭头等。我们称为银锭。这些银锭的存在,不仅是中国的藏品,也是各国收藏家的珍爱。清代的银两是有很多种的,不同的银两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清代的银元宝多重呢?

一、库银:

也叫银库银,是交纳税务部门(国税司、地税司)的银两。由京城引见司库银和各省州县解兑的银锭组成。户部的银粮库(又叫银库)和各地银号都管印银票(又叫银券、银钞)。银票可以兑付官票时,就允许民间使用,但只限在银号内使用。银票不准私铸和伪造。当时,各地银号的银票流通很广,可以与银库银比肩,甚至可与铜钱并流。

二、漕银:

又称京粮银。清代户部铸印的银锭,专贮粮部发放给京官的口粮。银两的成色很高,一般含银量达99%以上,外表铸有“漕银”、“京粮”、“纪重”等字样。因为专喂京官,所以绝对不允许搀假。

三、折色银:

是把应解铜钱改解银两,或把应解银两改解铜钱,减轻财政支出。清初规定,各省征收的钱税,有半数须解纳银两,谓之折色。

四、盐银:

明代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引进商人开设盐店,由官府颁发“盐引”,允许盐店自由销售,官盐征税,盐店纳税,称之为“纳盐银两”。清初沿袭明制,从顺治十九年(1662年)开始,改为征盐税。

五、丝银:

又称桑织银。清代规定,桑地税银,每亩收银一分,由粮务署征收。桑农染丝,丝坊抽解,称丝银。

六、捐铜银:

又称捐铜。清代对矿业实行统治政策,规定铜矿税收一定数额的银两,称之为捐铜银。

七、商银:

清代实行“闭关”政策,只准民间船舶在指定港口停靠贸易,大陆与台湾间禁止直接来往。所以,台湾和海外各国运进国内的商品,只能通过香港转运。为此而设的税收,称作商银。

银元宝的重量单位有斤两和两半两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四分八厘。一两五分之一的银元宝称半两,亦称小元宝。清末,上海有银楼称量银元宝,规定一两以上的叫元宝,一两以下的叫小元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