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料器珍贵吗?
料器进入内地大约是在明代中晚期,那时北京南郊的宛平、大兴等县,已有人采用天然矿原料冶炼制作工艺。到了清代,由于皇家使用而使料器工艺达到了顶峰。其制品上至尊贵的宫廷 陈设,下至民间生活用具,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料器是一种无色或有色玻璃状矿物经加工而成的装饰品。主要有:翡翠类、绿松石类、水晶类、玛瑙类、碧玺类、炉钧类、杂 料类。也有用铜质的,但比较少。
其中最受人们欢迎,使用者最为广泛的要算翠绿色石英(即翡翠)和蓝灰色或蓝色的料子(即蓝宝石)。因为这两种颜色在玉雕中运用得最多,如传统的玉葫芦、玉白菜、兰鸟、金鱼等;二是这两种材料硬度稍大, 可用于一些小型雕刻,如手镯、挂件等;三是这两种材料价格昂贵,民间在买不起玉或翡翠的时候,便用这些料子来代镶。
料器是怎么做的呢?一般要用天然矿原料(硼砂、方解石、含钾长石),经选料破碎,除去杂质,再进行提炼研磨,同时要对材料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颜色。如使黄褐色材料变为绿色,要用醋酸溶液浸泡,并将材料放在烧锅炉内烧煮,令其变色。然后,再把经过处理的颜色料放入玻璃器血内熔化,冷却后取出,再进行细加工。在明代,料器还是一种珍贵物品,清代以后,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制出的料器已可与玉雕相媲美,有些作品比玉还珍贵。
到了近代,这类珍品料器又主要用于皇家贡品、宫廷陈设以及贵族女子镶宝石戴手镯之用。这类料器还远销国外,曾大量出口到英国、法国、俄罗斯、北美等地。
如今,这类料器已不再仅是贵族的特权物品,它以独特的魅力和美的享受,赢得了大众的喜爱,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