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三年中元价值多少?

韦小全韦小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14年,国民政府鉴于时值战争时期,准备以16进位改铸钱法,并另刊《中华民国三年、八年铸币制度》,以统一币制。拟就颁布之际,国内又起战端,故铸币制度未及实施。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孙中山作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下令废两改元,改铸钢元,取消银本位。同时下令颁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根据该《条例》规定,“国币以铜元五枚当银一元”,“铜元之价值应略低于现银价之三分之一”。于是,南京造币厂率先开铸五角和二角五分两种民国建立以来新的流通钞票。

同时于1914年12月5日,南京造币厂奉北洋政府银行业务局令开铸“壹圆”、“中元”两种新币。二者边缘分齿,中圆两端有短须,中间孔仙鹤飞旋,背景祥云缭绕,右为六轮孔,左为五轮孔,孔上各有书“拾”、“圆”两字。背面珠圈内书“中华民国三年”六字。1914年12月22日,北洋政府银行业务局公布《银圆流通戒条》,限令全国各地各银行于一年内,将所有银圆兑收净尽,不得存在于市。1915年8月,北洋政府以政令饬令各地限期收兑库存库平银圆。于是,南京造币厂开铸的三种银圆,以“中圆”最为稀少,其价值约为“壹圆”和“贰圆”之和,如今“中圆”亦是价值最贵的一种。

下面为一民国三年中圆、一圆、贰圆真品:

从银币本身的材质、设计、背景、历史、铸造量上看,“中元”应该比“壹圆”、“贰圆”珍贵。但实际市场上“中元”币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理由一:中圆当时是作为兑换券使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战事连绵,海外贸易停顿,中国出口外汇收入减少;同时日本加紧对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吸收中国国内货币,中国外汇开始陷入困境。为填补这个漏洞,中国政府在伦敦向外国银行团借用一亿元“西币”(英镑),以交换当地海关总税务司长收掌的关税洋两亿二千万元,作为偿债基金。英方要求以国民政府财政收据抵押,中国财政部考虑到收掌关税的汉文收据不便送往伦敦核对,且届时须向英国缴纳利息和捐捐等项费用,经与英国驻华商务专员洽商,获准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开立一套“中圆”兑换券,以一比三元替换汉文收据,交给英国财政大臣填发给还。从英国国库领到“中圆”兑换券的汉文收据后,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送到南京财政部,财政部验实在案,注销原开中方收据。这一“西币”——“中圆”的往返变迁,说明此币实际上是作为偿还外债的专用币种,根本不符合流通的需要。

理由二:“中圆”本身设计有缺陷。圆形钱币,好些地方都很容易形成压力不均,尤其面背花样不同,更容易有一大一小之分,况且正中仙鹤图案及“中圆”二字每边都有向外延伸的飘带,使所受影响更大,造成钱币板角轻重不均,尤其是边不像缘而像晕的景象。

理由三:由于“中圆”作为专用币,不易为民间所收藏。如果收藏,也容易为奸所骗。因为汉英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尤其是“中”字以“人”字代“口”,很容易伪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