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唐卡是老的吗?
从绘画年代讲,民国时期的唐卡属于中晚期的作品,制作水平已非常精湛,但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早期的样式。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唐卡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唐卡有着密切的相承关系。在绘制佛神像时,仍采用工笔重彩的绘画方式,力求形象的真实和细腻;而在绘制风景或者菩萨化身时,则多采用写意的方式,追求意境的表达。这种风格上的“意”与“象”的追求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传统文化中“文”与“武”的差异——佛画以“含蓄”、“婉约”见长,而风景则追求“意出尘埃外,兴来天地间”的豪迈气息。
当然,这种风格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在描绘佛神像的时候,绘者有时也会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如在表现佛像的眼神里。而在描绘菩萨的化身时,绘者也会借鉴工笔画的精细之处。总之,这时期的作品在追求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力图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视觉效果。 由于受到佛教传入时间的影响,我国古代的唐卡大多带有明显的“汉地色彩”——即绘者在创作时不可避免的会融入自身对于“美”的理解。
如明代的唐卡多具有文人画的风格,而清代的唐卡则更多的借鉴了宫廷画的精髓。民国之后的唐卡既延续了前朝的艺术特点又多了几分现代的元素——“洋”元素的出现使此时的唐卡看起来更加的“洋气”和“时髦”,而更为丰富的颜料也使得绘者能够在画卷上更好的表达对于宗教内涵的理解和精神意义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