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玉镯有没有收藏价值?
有,但是古玉镯的收藏投资风险很大。 本人做古董玉器鉴定多年,虽然不精于古玉圆镯,但看过的也不在少数了。从商朝的玉琮、玉璧、玉龙、玉镯;一直到汉代的玉玦、唐代的玉环、宋代的玉梳等,可以说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玉器展我都会翻一下。 所以对于题主所说的“古代的玉镯有没有收藏价值”这个问题我还是很能答的。 先说结论:古代的玉镯有收藏价值。
再来分析下为什么。 首先,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评判要素无外乎三点: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当然还有材质价值,但是材质有价值高有价值低之分,这里就不讨论了)。而一件物品的收藏价值也无非源于此。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价值=(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数量+质量) 把公式中的元素都换成可量化的指标,这样计算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 在上述公式的元素中,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很难量化评估的元素,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看看其量化后的数值。比如: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要评价一个项目的文化价值是很容易量化指标的。而且越古老的文物其文化价值越高。比如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可能是某个部落祭祀用的礼器,这样的玉器往往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它的文化价值可以说高的惊人。 但是现代的玉器或者近代的玉器就很难达到这么高的文化价值了。因为现在社会流通的玉器,要么来自于出土文物,带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要么是民间祭祀用品,也可以反映一定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等。所以,即使是很普通的玉器,它的文化价值评估起来也是毫不含糊的。
那么再来看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很难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所以在这里我们采取同类项比较的方法,看一下艺术价值的数值大小。 因为玉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所以我们在此可以引入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数据来作为参考。 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最早的工艺大师是春秋时期的鲁班和战国时期的吴王夫差。据《庄子·天下》记载:“(鲁班)削竹木以代替轮辐,制作的车子,走起来像飞一般快。”又据《越绝书·越王问大夫种书》记载:“(吴王夫差)令相工观之,说:‘当铸作金人。’乃令欧冶子、干将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
到了唐代,玉器制作工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的玉器制作出现了“南梁北韩”的现象,即指隋唐时南方的梁州(今陕西汉中一带)和北方的朔州怀仁县,都是著名的玉器产地,生产的玉器品质优良,闻名于世。在当时,上好的玉石原料由朝廷统一收购,专供皇家使用,民间不能私自收藏。到了明清时期,云南腾冲所产的翡翠材质良好的,价格也极其昂贵,甚至超过许多其他材质的玉器。不过这些数据都来自书籍史料,缺乏科学的测量和数据支撑,因此我们只能给艺术价值一个大概的数值范围,仅供参考。
最后来看看最后一个元素——数量和质量。这个比较好操作,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即可。不过在这里我要提醒一点,这里讲的价格都是指单价,而不是总价。因为一件玉器无论数量多少,只算一件的成交价格。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有佩戴玉石饰物的习惯。除了装饰作用以外,有些玉石还具有养生的效果,比如说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等等。而一些颜色比较特殊的玉石,如紫罗兰、翠青等,其药用价值更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养生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玉石的市场需求一定会持续旺盛。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玉镯都会有很强的保值甚至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