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龙佩文化价值有多大?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皇权地位的象征。《礼记·中庸》云“龙,德而王者”,把龙与君王的地位联系起来;在汉代画像石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如河南南阳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中就有皇帝乘车出游,护卫的武士一手捧圭,另一只手拽着车帷一侧的流苏,而龙则盘旋于车厢之上;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一件玉璧,背面有六条龙,中间一条龙的身周钻有四个圆孔,孔上各插一根竹木作为支撑,可能是悬挂用的(图1)。
图1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龙形玉璧 然而,战国玉器中的螭龙或虺龙与上述龙的形象迥异,而且这些玉龙的造型比较相似,头圆尾细长,身体多为S型卷曲,两前肢作攀握状,后肢略弯曲,尾巴上翘,有4个棱角,每个棱角上都有一枚穿孔,背面有一个长方形大穿孔以便系挂。这种造型与商周的龙形象较为接近。
那么为什么这一时期的玉器要作这样的造型呢?这也许是因为古人相信龙是以蛇为骨、以鱼为肉的神兽,而用玉石材料塑造具有可塑性。所以这些玉龙看上去有些像是用烂泥捏成的玩具,或是用面粉做的面塑。不过,虽然造型如此简单,这些玉器却制作精良,雕刻者对线条的把握和玉料天然的质感都恰到好处,给人质朴、古朴的感觉。
这些玉龙的功能可能主要用于祭祀,或是作为贵族间礼品往来。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一件战国玉龙来自内蒙古宁城春秋战国时期古城遗址[1],该遗址还出土木质龙形装饰品以及铜镜等,说明当时龙的精神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