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石鼓有收藏价值吗?
石鼓,全名“刻石鼓文”,亦称“汉武阳太守张君复立石鼓颂”、“李斯碑”、“秦隶”等,是中国古代留下的一块文字瑰宝。 《礼记·檀弓下》曰:“周人善丧”。《后汉书·礼仪上》载东汉制度:“天子即位,祀于南郊,迎祭先妣于北丘”(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二十里处的杨官寨)。这实际上是从汉以来官方礼制所承认的祭祀祖先的地方和仪式。这种在野外祭祀的方式到唐代依然保留。唐太宗李世民即位那一年(公元627年),他在东郊祭天地,在西郊祭山川;10年后他又把祭祀地点移到了中京(今西安城北5公里的龙首原)。明代初年在西安重建城池时,又把原来的西郊移到了城东的高塬之上。清乾隆皇帝曾数次赴陕祭乾陵,并在途中写过一首七律。这首诗虽谈不上什么高妙之作,但从中也可见当时对唐朝这一传统还是沿袭下来的。诗题为《过古汉墓》,其诗如下: 从汉朝到现在,在陕西的这片土地上,官方祭祀是从未中断过的。而石鼓就埋藏在这块土地之下。
关于石鼓的发现,据宋代洪迈著的《容斋随笔》记载: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十月,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节度使李茂贞与梁王朱全忠战于宝鸡(今宝鸡市东)。“败盟之卒”因军粮不继,遂掘陇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故城旁之窑,欲取其中银以济粮乏。未及出银,却得到一枚异样器物,“色青质柔”,状如磐鼓,敲之声闻数里。众皆骇然,不知此为何物。
后来这十只石鼓辗转流落到日本,被收入京都御所的秋宴殿内。明治十五年(公元前1891年),日本天皇以“国宝”之名命此为“石屏风”。现在它们被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我国最早的考古杂志《考古》1972年创刊号上曾发表的《陕西临潼县唐韦氏家族墓地发掘报告》一文,介绍了195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唐韦应物墓进行发掘的情况。这篇报告中提到在墓室西北侧发现了两具骸骨,旁边有一件陶制的鼎足,一件青瓷碗,还有一块刻有文字的陶片残块。经考证,这件陶片的正上方可能刻的是“大唐故武功县韦君墓志铭并序”。经过对照,这十只石鼓上的104个字正好与这座墓中的出土文物上所刻的文字完全相同!这十只石鼓确系汉武阳太守韦昭的信物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