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版画价值在哪里?
如果我说,版画的定义在于它是一类特殊工艺流程的结果而非取决于载体材质(纸、丝网还是木板)或表现形式(写实或抽象或是其他风格)的产物,你相信吗? 其实版画一词本身就是一个误解——现代版画兴起之后人们习惯于用版画来称呼所有复印创作的作品,而忽视其最初源于印刷业的概念。在西方,直到近代才出现“Print”(印刷)的概念并取代“copying”(复制),但二者所涵盖的范围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区别的[1]。
早在中世纪,“copying”就指代一切印制作品的过程,包括木刻版画和雕版印书。当时无论是宗教插图还是世俗生活场景,大多采用木刻版画的形式进行印制。由于木刻版画需要木质雕刻材料,且版面尺寸一般较小,故而早期版画多指木刻版画。
到15世纪,欧洲开始采用铜板作为版画的印刷媒介,但由于成本等原因,这种新技艺并未普及开来。直至300年后,随着欧洲新兴中产阶级崛起和对古典主义文化的追求以及古罗马文物和圣经插图的重新流行,版画制作才被重新唤起。此时由于雕版印书已趋没落,版画中的“画”更多地被指代由艺术家亲手创作的图样,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插画。所以从历史发展角度讲,版画应是与手工绘制画面并存的一类特殊印制作品。 直到工业革命后,机器大生产替代手工劳动并在文化艺术领域掀起一场场席卷全球的改良与革命,版画才得以从手工艺术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一种职业化和专业化更高的美术现象。
尽管现代版画起源于欧洲,但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它的诞生无疑有着更为独特而值得深究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