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沁是什么?
“沁”在玉石圈里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会影响玉质的色泽、质感;也会影响到玉器表面的光泽。 “沁”主要是由外界物质进入玉器内部引起的变化,这些物质来源于空气和土壤中的铁质,也包括地下水中的锰离子等。 由于地球内部的磁场作用以及岩石的空隙,使铁质等物质能够进入到玉石的晶格中并发生置换反应。
当然,由于不同玉石的硬度不同,韧性区别也很大,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玉石都具有容易受“沁”的特性。一般来说,软玉(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和田玉)比较容易“沁”。 而大多数的翡翠属于硬玉,而且具有非常好的韧性,所以不容易被“沁”。但是,凡事都有特例。例如那些质地比较粗的翡翠料子,或者是表面有裂隙的翡翠,又或者是在加工过程中没有进行很好的清洗就做出成品来的。这样的翡翠往往就会容易被“沁”。 那么,“沁”后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影响呢?
首先,它会让玉石的颜色变淡。比如软玉的颜色是致色阳离子分布在晶体间隙中,如果受到“沁”的作用,那些致色阳离子就会被置换出来,从而降低玉石的颜色浓度。
其次,会改变玉石的光泽。一般我们会根据玉石表面光泽的不同,把玉石分成不同的种类。如玻璃光、油脂光等等。而被“沁”的软玉,由于颜色下降,其光泽也会变为油脂光或者蜡状光泽。
最后,也会影响玉雕作品的美观度。因为被“沁”的软玉在染色情况下,容易掉色;而没有染色的软玉,又很难把颜色均匀分布到整个雕刻件上。这样就导致了作品的配色效果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