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印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很好。古画评赏有一个标准就是“留的真”,所谓的真也就是指的画中的钤印。因为古人作画是很讲究的,一幅画往往要费很长时间,在作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纰漏或者觉得气不顺的地方,这时候如果有一方章盖下去,就可以马上改变整个画面的气氛和感觉了。所以古代的绘画很多都有印章。
当然这些章并不是随便盖的,有一定的规矩。先秦时用陶土烧制的封泥作为印章材料,秦代开始用铜铸印,汉魏南北朝时盛行刻印章,隋唐五代沿用。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印章材料的新品种——石章,这种石头一般有青田石刻成圆形称圆章;寿山石雕成方形称方章。元明时期,文人画兴起,画家、书家同时善于刻印,出现了朱文(朱砂篆刻)白文(刀刻)两种刻印方法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里需要说一下的是,现在有很多艺术家自己刻印,材料主要是石材或金属,工艺是雕刻。这些印章与古代用印的风俗不同,在古代这些印章称作“名章”,而刻有姓名及斋馆名的印章才被称为“闲章”。
之所以把印有别致的斋馆名字的章称作闲章是因为这些章不常见到并且多是文人用以自娱自乐而已。随着艺术家的创新,现在的印章已经不再拘泥于前人之作,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创作,内容形式都体现了当代的艺术特征。 因此现在的人讲求“留白”的时候其实早在千年之前就有了理论依据,那就是“计白当黑”“画中有诗”。
我在这里附上清朝李鱓的一副对联也许你能从中体会到中国绘画中“印”的味道: 满纸鸦痕,君莫笑吴牛未饮水; 一腔热血,我自号李鱓非官。 ——清·李鱓《题画》之《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