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日雷的书法家?

逄娜婷逄娜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朝时的楼一般都有顶层的,不是后来单一的亭子。楼高一般都在六七层,最高的九层楼上可以住人。杜甫的“直上天门山”、李白《蜀道难》里的“扪参历井仰胁息”就是形容上到极高层的感觉。 鹳雀是两种水鸟,形状像雁,全身灰黑色。《庄子·秋水》里就有:“河伯以为至大,鼋鼍(yuán tuó)不能游其旁;鳖鱼以为至精,左右而无视者。”这里的河伯说的就是黄河了。

这诗是说,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向着大海汹涌奔流。你想看见更远的景色吗?那你就要往上再登上一层楼。诗人想表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欲穷千里目”的“穷”字用得好吗!?

唐代的文人可是有风骨的,像韩柳欧王他们,写诗作文可都是“真凭实据”,绝不胡编乱造。这里面的“穷”是指尽头、终点,可不是“走遍天涯”、“尝尽百味”的意思。你站在高楼上,看得见天际,那只是“千里目”的前一小半,剩下的一大片,其实你是在自欺欺人而已——你以为站在楼上就“穷尽了千里目光”……其实你的视野被限制了,你根本看不到更远的景象啊!

我读高中的学校旁边有个寺庙,后院有座塔,据说有七层,可以登临。有一次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去玩,走到第四层楼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不对劲——我怎么越爬越高?!我本来感觉自己是站在一个平面上啊……原来,这座塔有一侧是扭曲的,我们都被误导了,以为它是直棱直角,实际上它是有弧度的倾斜的。我们几个同学相视大笑,原来我们都被骗了。这不就是“更上一层楼”的绝好例子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