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国有什么名画?
1850年,上海南汇县发生了一起命案。 两个姓叶的邻居因为土地纠纷打了起来,叶乙用杀猪刀捅死了叶甲,随后逃亡。 两年后的腊月二十八,叶乙在家乡落网。 为了彰显“刑讯”的力度与效果,地方官把叶乙带到了案发现场还原伤口、摆出死相。 当然这些细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幅被收录进《点石斋画报》里的画,是“木版水印”技术印制出来的。 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写真”技术,印制的图片“纤毫毕现”“历历如真”,非常受大众欢迎。 这种技术传到欧洲,后来成为摄影术和印刷术的源头之一。
在西方工业技术飞速进步的同时,晚清的中国却在闭关锁国,民众的生活依然停滞不前。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冲击下,中国的手工业逐渐衰落;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深入人心。 但无论是手工业还是军事,都无法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 在艺术领域同样如此,传统写意被批判为“卑怯”,文人画受到冷遇,“写生”(西方写实技法)开始流行。
张裕钊(1823—1894)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主持武昌莲花营的军械局,后出任翰林院编修。 他兼擅书法,尤工于行草;绘画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他写的那些碑文。 比如武汉汉阳铁厂附近有一座祠堂,里间悬着一幅张裕钊书写的《郭璞墓铭》,外间有一轴他写的《云梦泽疏》。 两幅作品均为行书,气韵生动,俊朗飞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