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南出口瓷是什么年代?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外贸出口陶瓷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武帝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使我国的陶瓷器以及丝绸等货物,能够由陆路运到欧洲;到了唐代,又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我国的外贸出口更加畅通,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那个时候的海外贸易市场上,我国货物的比例相当大,几乎是其他国家不能比。
不过那个时候出口的主要是白瓷,因为制作技术的发展,北方的瓷器开始走向成熟,白度好的瓷器成为了主流(后来称为“定窑系”),而南方的瓷器由于产量和质量均好于北方,也开始逐步向外输出。
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景德镇制瓷业的崛起和青花瓷技术的普及,南白的质量不断提高,再加上江南地区纺织业的繁荣,提供了优质的布料原料,因此出口的瓷器上开始大量印制吉祥图案,如“百花锦鸡图”“麻姑献寿图”等等,这些印制在瓷器的纹饰,不仅寓意吉祥,而且也展示了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加上明代中期以后海禁政策有所放松,对外贸的管控变得相对宽松,外商的频繁往来带来了巨大商业利益。
正因为如此,明代中后期的外销瓷,无论是品质还是数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根据考古发现,明朝万历帝墓中发现有大量的外销瓷器,由此可见此时外销瓷的地位。 清代初期,因为社会动荡,经济衰退,外加海外殖民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出口受到打击。但到了乾隆时期,又步入了另一个高潮,这一时期的出口瓷器,除了延续明末的传统外,还出现了粉彩、珐琅彩等新品种,并且因为清廷重视“天朝大国”的形象,因此严禁越洋走私,对出口商品管制严格,保证了产品高标准。同时为了增加外汇收入,还鼓励洋商来华采购,并给予种种补贴优惠。
这样内外夹击,自然让清中期的外销瓷非常出色,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达到了又一个巅峰。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我国外贸产业急剧萎缩,加上西方列强的挤压,我国外销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开始走向了衰落。 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见到老外的古董市场中,时常出现我国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可见当时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